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江蘇1578家醫院影像數據織成一張網 患者就醫更方便

到醫院看病還需要帶上CT片子、B超報告、磁共振檢查結果等一堆影像病歷資料嗎?換家醫院就診,掛號、排隊、交費、拍片繁瑣的過程還要重新來一遍嗎?如果真是這樣,你就“out”了。隨著江蘇省衛生健康影像云平臺日益完善,目前江蘇大多數公立醫院的影像數據已經形成了一張可以共同分享的“網”,醫生調取病人的CT片子、B超報告等影像資料不再受到時間、空間限制,病人看病更方便。



影像資料在“云”里,病人看病更方便

今年29歲的南京患者唐先生,最近咳嗽厲害,尤其到了夜晚,咳嗽得簡直難以入睡。雖然他在另一家醫院也就診過,但仍不見好轉。于是,憂心忡忡的他來到江蘇省人民醫院就診。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孔輝接診了他。聽完他的主訴,孔輝懷疑他是感冒后引起的肺部感染并發癥。

由于唐先生來時匆忙,上次看病的病歷資料一樣也沒帶,隨身只有一個手機。孔輝副主任醫師在電腦上為他開出了胸部CT的檢查項目時,突然電腦屏幕上彈出一條提示:“江蘇省衛生健康云平臺提醒該患者近期做過類似檢查,是否打開鏈接查看患者影像與報告?”

原來唐先生十多天前在某醫院做過胸部CT。孔輝打開影像鏈接,他的胸部CT影像清晰地顯現出來。“請放心,沒有大礙。CT顯示你肺部沒有感染。你只是感冒后引起的咳嗽,我給你開點止咳糖漿。一般要持續2-3周才能痊愈。”前后不到10分鐘,本次看病全過程就結束了。“真方便!我本以為又要樓上樓下排隊、繳費、拍片啥的。”唐先生感嘆道:原來自己想多了。



“如果不是需要唐先生提供手機上短信驗證碼,他看病連手機也不用帶。”孔輝副主任醫師告訴記者,為了保護患者的隱私權,醫生調取影像數據資料時,需要得到患者本人的允許。

與此同時,在江蘇省腫瘤醫院婦瘤科,來自宿遷市沭陽縣的患者張女士,前不久在老家縣中醫院初步診斷為“宮頸癌”,由于病情復雜,當地醫生建議立即到南京大醫院治療。于是夫妻二人連夜坐車趕到南京。由于走得太匆忙,到了南京才發現CT片子、B超報告等一樣也沒帶。正當夫妻二人焦急萬分時,接診的婦瘤科主任王金華主任醫師告訴他們說沒事,在南京一樣可以調出她在老家拍的CT片子。

“在這里能調出老家醫院的片子?”起初,張女士夫妻兩人還有點不相信。王金華很快就從自己的電腦中調取出張女士在沭陽縣中醫院做的CT片子等資料。“CT片子拍得質量非常好,用不著重新拍。只要重新查個血就可以馬上入院等待手術了。”王金華主任醫師說,由于患者檢查資料相當完備,不需要再重復做大的項目檢查,因此將很快為她安排手術治療。張女士夫婦心中懸著的石頭終于落地了。

75%公立醫院影像數據匯成一張“網”

“這些影像資料包括CT、DR、MRI、B超等數據,以后還會逐漸擴充到其它檢查項目數據。”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健康信息中心主任唐凱告訴記者,江蘇從2021年9月起,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開始在江蘇公立醫院試點影像云平臺建設,即醫院給病人做完影像檢查后,數據資料必須12小時內上傳到云平臺。影像云平臺江蘇聯網,實現數據實時共享。

江蘇省影像云平臺數據庫建設是全國最早、數據收集全國最多。唐凱說,目前江蘇1578家醫院數據實現匯聚,約占到醫院數量的75%。計劃今年底前完成所有醫院數據收集,包括所有的公立一二三級醫院及部分民營醫院。目前,江蘇每天大約匯聚3000萬條數據信息,三年大約收集48P的海量數據。



“便捷、提高就診效率。”省人民醫院信息處王忠民處長告訴記者,醫生在診間、病房調取數據,調取的便捷程度直接影響醫生使用效果,云影像平臺里的數據一般在3秒鐘就可以調取出來,非常方便,既節省了醫生時間也節省了病人時間,還節省了病人費用,一舉多贏。

如何保障病人影像數據資料的信息安全?如何避免病人影像資料數據泄密?據江蘇省人民醫院影像科主任醫師、信息處副處長蔣燕妮介紹,病人的各項檢查數據屬于個人隱私,不得到病人允許醫生也不能隨便調取數據。醫生要讀取病的影像資料,主要有三種授權方式:一是根據病人手機短信授權,沒有經過授權的醫生不能調取病人影像數據。二是江蘇健康通授權。三是醫生輔助受權,這主要是針對老年人群無手機、無智能手機與持智能手機人群不同授權需求。

當然,病人也可以在手機上查詢自己所有數據,手機就是個人移動的健康數據庫。據唐凱介紹,只要在微信小程序中下載“江蘇健康通”,正常注冊、登錄后,就自己查看自己在各家醫院所做的影像資料,非常方便。

影像資料上“云”,不僅僅是省事省錢

影像云平臺是江蘇重點打造的民生工程,優化患者就醫流程,降低就醫成本,進一步提升了醫生診斷準確性與科學性,受到醫院、患者、醫保部門的多方歡迎。

“過去經常有病人CT、胸片等保管不妥,發生霉變、粘連等,影響醫生讀片效果。而在云平臺上,一個病人的影像數據大約1-2G,成像質量非常高,而且永遠不變質。不僅如此,CT片子等可以可以放大、縮小,醫生一次可以讀取幾百張片子。”王金華解釋說,比如病人一次CT胸部掃描,以2毫米厚度為單位掃描的話,一次至少要掃出200-300張片子,而基于成本、方便存儲等方面考慮,過去通常只挑出4-5病灶重點部位的膠片打印出來,僅幾張膠片有時并不能反映出病灶的全貌,影響醫生作出正確的診斷。



江蘇省腫瘤醫院副院長張勤表示,病人影像資料傳到云平臺后,影像平臺的重復檢查提醒功能會檢測患者近期是否存在相同的歷史檢查,若存在,則提醒醫生前往影像平臺查看檢查詳情。醫生可以跨院、跨時空調取,實現檢查結果互認,避免病人重復檢查,節省醫療費用支出;與此同時,減少病人“吃”射線劑量等,好處多多。“我院去年一年調取云上片子5.4萬人次,最近一周調取了2600多人次。如果按打印一張膠片16元、每人打印4張計算,就節省了幾百萬元費用。還不算膠片在打印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污染等間接損耗。”

對醫院而言,還有一處好處就是減輕了存儲膠片的壓力,“醫院患者的影像膠片資料不能輕易銷毀,要求住院的病人必須保存30年、門診必須保存15年,長期積累下來膠片數量龐大,醫院不堪重負,不得不花錢租賃空間存放海量的膠片,而云平臺的建立徹底解決這一難題。”張勤說,云上的影像數據可以長期保存,這有利于醫生連續觀察某一病灶幾年的變化情況,從而更加精準給出診斷。

影像資料上“云”,不僅僅是省事省錢。唐凱介紹,海量影像數據是十分寶貴的資源,它不僅幫助醫生診斷疾病,還可以利用大數據流行病學研究,找出某些疾病的發病規律;還可以進行AI輔助診斷,提高疾病診斷的精準率和提高大規模疾病篩查的效率,當然還可以進行衛生經濟學分析以幫助政府制定精準醫保政策,等等。下一步,除了CT、MRI、DR、B超等影像數據外,還將把個人健康體檢數據、日常的化驗報告數據、健康檔案數據等全部匯聚到云上,打造完全數字化的個人健康檔案,讓個人的健康資料隨身攜帶不是夢。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仲崇山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