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建設農業強國,當前要抓好鄉村振興”。2023年2月,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旨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立足當前我國“三農”工作的階段特征,精準部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九項重點工作。該文件提出“建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這為未來我國“三農”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確定了目標任務,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了重要遵循。

  鄉村振興與農業強國的密切關系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之年。在新的歷史起點和發展階段,需要正確認識鄉村振興戰略的定位,科學把握鄉村振興與農業強國之間的關系,以深入推動鄉村“五大振興”為抓手,循序漸進、穩扎穩打,加快實現農業強國建設“五強”目標,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夯實根基。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實現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跨越的必然選擇。早在2013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推進新時代農業農村現代化事業發展,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農業產量和增加值均居世界第一,糧食產量連續8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實現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的跨越是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途徑。在我國已經是農業大國的基礎上,必須通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發展從要規模、數量向要質量、效率轉變,整體帶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內在要求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強、農業帶動農民增收能力強、農業多功能拓展能力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強、農業國際合作能力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具體來看,農業農村現代化要求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強,統籌協調、有序推進,保障糧食的穩定安全供給;要求我國農業帶動農民增收能力要強,通過鄉村產業振興不斷提高農村家庭經營性收入占比;要求我國農業多功能拓展能力要強,在充分挖掘農業經濟功能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在生態旅游、民俗文化、休閑觀光等方面的多樣功能價值;要求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要強,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的綠色發展之路;要求我國農業國際合作能力要強,以高質量、高水平的人才“引進來”和“走出去”推動農業強國建設。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途徑。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其目的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進一步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總體來看,黨中央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的“三農”工作作出了系統的頂層設計,新時代新征程圍繞“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遠景目標,以“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為階段性目標,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重要任務,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總要求,以“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為實施路徑,構建起明確的目標指引、具體的戰略部署和協同推進的路徑。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對鄉村“五大振興”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一,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實際工作的切入點。產業振興能夠為農業強國建設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是農業強國建設成果最直接的體現。通過聚焦聚力就業和增收,從根本上實現“農民富”。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要求鄉村立足自身獨特的自然和文化資源優勢,有序開發農業經濟、政治、社會、生態等多種屬性功能,深入挖掘鄉村多元業態價值,在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研產銷全產業鏈一體化中要效益。第二,人才振興直接關系到鄉村振興的實施效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要求重點培養造就一支有力的人才隊伍,有效解決農村“缺人才,缺發展引路人、產業帶頭人、政策明白人”的問題。第三,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精神基礎,為農業強國注入精神力量。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要求充分挖掘鄉村文化價值,傳承中華農耕文明,打好“文化牌”。第四,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也是承載農業強國建設目標的自然基礎。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要求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真正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始終堅持綠色是農業的底色、生態是農業的底盤。第五,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根本保障,也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動力源泉。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要求充分發揮不同類型組織的鄉村振興功能,不斷提高治理效能。

  必須看到,目前我國糧食安全等鄉村振興重點領域仍面臨著風險挑戰,這決定了我國農業強國建設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一方面,我國基本國情農情復雜而獨特,驅動我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在世界各國現代化進程中都是獨一無二的。另一方面,農業強國建設涉及群體規模大、行業多、領域廣,區位發展資源稟賦差別巨大,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中遇到的問題也各不相同。

  協同推進鄉村振興與農業強國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建設的農業強國、實現的農業現代化,既有國外一般現代化農業強國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因此,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既要借鑒學習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有益經驗,更要立足我國獨特的國情農情,針對實際工作中面臨的各種挑戰,積極探索農業強國建設的推進路徑。

  第一,高質量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綜合性支撐。一是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多措并舉提高農業產業質量、增強農產品流通效率,強龍頭企業、補鏈條短板、興多元業態、強要素保障、樹品牌意識,以數字化技術賦能農業農村現代化轉型。二是通過“內培”與“外引”,最優化配置鄉村人才資源。首先,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提升行動,培養農業強國建設需要的專業技能人才、農村管理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其次,強化吸引各類鄉村人才的優惠與扶持政策支撐,充分動員社會各方力量,盤活鄉村人力資本資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插上“人才翅膀”。三是深入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和文明鄉風中的思想價值、人文精神和道德規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鄉村文化振興為契機,煥發新時代鄉村文化和農耕文明新氣象。四是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環境友好與經濟發展共贏之路,以生態振興促進宜業宜居和美鄉村建設,真正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描繪鄉村振興的綠色形態。五是以人為本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干部能力建設,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堅強戰斗堡壘,穩步提升基層綜合治理能力,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第二,全方位有力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持續提升糧食產能,確保完成建設農業強國的首要任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首要任務就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全面完善糧食產能提高機制。一是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此外,還應深入挖掘糧食主產區之外其他類型土地的潛在產力。二是高質高效、有力有序推進種業振興,既要加快突破種源科技攻關,又要扶優、做強、把好品種培育關,握緊攥牢吃飽飯、吃好飯的“金種子”。三是通過科技創新、政策完善、觀念更新、責任考核等,全面完善糧食產能提高機制,系統協同推進糧食產能在高平臺上的新突破。

  第三,深層次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夯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基礎。一是堅持以實現脫貧群眾增收就業為中心任務,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為核心,以脫貧縣為主體單位,以督導、壓實防返貧監測和幫扶責任為重要保障,以“監測對象找得準”“安全措施用得實”“風險消除效果好”為衡量標準,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二是精確把握新時代新征程適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戰略目標的“三大轉向”,即“把工作對象轉向所有農民,工作任務轉向推進鄉村‘五大振興’,工作舉措轉向促進發展”。三是循序漸進、穩扎穩打、因地制宜、真抓實干推進農業強國建設。自覺遵循歷史規律和農業農村發展規律,正確認識農業強國建設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立足當前我國基本國情農情,結合農業農村發展實際,以系統化思維、連貫性政策統籌布局農業強國建設。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與發展研究中心)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