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蒿、喝雄黃酒,沐浴蘭湯,端午最沁心的味道,既有粽香裊裊,更有愛國深深。端午節不僅承載了人們追思先賢、祈福納祥的心愿,還浸透著家國情懷、文化自信等豐富內涵。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相傳在戰國時期,楚國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后人便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幾千年來,屈原的故事通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口耳相傳,屈原的愛國精神逐漸浸入國人靈魂深處,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坐標?;厥淄簦瑹o數先輩為了國家的獨立自由、民族解放流血犧牲,在這片土地上,誕生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兒女。進入新時代,一批又一批的奮斗者,為了祖國的富強,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散發光和熱,艱苦創業、負重前行,成就了我們今天的繁榮昌盛。他們每一個人都是歲月長河中的星火,點亮了整個民族的浩瀚星空,照亮著我們前進的道路。
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愛國方式,但愛國的共同底色從未改變。端午是一座文化“富礦”,我們要成為合格的“守礦人”。端午節過得有儀式感,不忘節俗初心、感悟家國情懷,既是一種民俗敬畏和文明傳承,更是一種文化自信和精神堅守。踏上新征程,守好端午文化“根”與“魂”,把家國擔當攥在掌心,以精神對決、用意志較量。每個人微小的努力,乘以14億,就能聚起磅礴偉力;每次風險和挑戰,除以14億,都可以迎刃而解。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端午節,除了品嘗節日美食、弘揚傳統文化習俗的同時,更不能忘記要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傳承“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而其猶未悔”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涵養家國情懷中凝聚民族精神,匯聚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文/王阿敏 圖/吳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