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在地鐵、餐館等公共場所,人們經常會看到許多玩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孩子。互聯網已成為未成年人學習、娛樂、社交的重要工具,為進一步強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營造健康安全網絡環境,中央網信辦近日開展“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重點整治網絡欺凌、網絡詐騙、不良內容、網絡沉迷等問題。(人民日報海外版)
網絡空間是孩子成長的重要環境。正如不少有識之士指出,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方面,需要家庭、學校、互聯網企業、政府等各方共同應對、協同發力,營造安全網絡環境,全方位呵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暑假時間長,如何讓孩子過一個歡樂、充實、安全的假期,尤其是如何確保孩子暑期網上“沖浪”有趣、適度,盡可能少受、不受負面影響,是家長和全社會共同關切的課題,正要求各方凝聚共識合力,做到線上守護、線下監護雙向發力。
線上守護,盡心盡力。相關研究數據顯示,互聯網已成為未成年人學習、娛樂、社交的重要工具,其中利用互聯網進行學習的占比達88.9%;上網聽音樂和玩游戲是未成年人的主要網絡休閑娛樂活動,占比分別為63%和62.3%;上網聊天作為未成年人主要的網上溝通社交活動,占比為53.4%,可見,確保孩子安全上網、綠色上網何等重要。暑假是孩子“觸網”高峰期,給孩子提供一個陽光、健康、清朗、安全的網絡空間,網絡服務提供平臺和相關職能部門責無旁貸,要認真落實清朗專項行動部署,下大決心、大力氣整治網上涉未成年人突出問題。
線下監護,用心用力。未成年人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群體,無論是社會認知還是自我保護都具有相當大的局限性,無論是現實生活還是平時上網都需要成人社會的引導、幫助。因此,確保孩子暑期上網安全,既需要“凈網”行動撐起“保護傘”,更需要家長、學校等切實履行好監護責任,多陪伴、多照看、多關心、多留意,使之遠離網上負面信息。與此同時,家長盡可能多地與孩子交流互動,學校、社區等經常性開展一些趣味性活動,可以轉移孩子注意力,減少孩子對網絡的過度依賴,為防止孩子沉迷網絡提供更多可能。
互動共護,聚心合力。未成年人是家庭的未來,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努力創造條件讓未成年人健康安全快樂成長,是社會各界共同的責任,需要大家齊心合力、群策群力、共同擔當。針對有害內容隱形變異、網絡欺凌、隔空猥褻、網絡詐騙以及網絡沉迷、新技術新應用風險等問題,做到線上線下互動共振,及時過濾不良內容,加強安全教育,營造健康環境,給未成年人暑期上網提供一片“綠蔭”。(文/秋聲,圖/青聲漫語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