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記者 馬晴茹 宋洋 王佳禎 王靖升)“信以受器,器以藏禮。”中國青銅器早期是生產工具,后來主要發揮了禮器功能。青銅器的存在是一個時代符號,通過它,可以了解到歷史的璀璨;研究它,可以共享文明的光輝。7月11日,“從文物里讀懂中國”全國媒體尋根溯源陜西行活動來到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共同領略青銅器文化,探尋“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
“從文物里讀懂中國”全國媒體尋根溯源陜西行活動走進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從青銅器“宅茲中國”銘文 看最早的“中國”
“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何尊,它來自西周早期,尊內底部鑄有122字的銘文,其中‘宅茲中國’就是‘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記者們站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展廳內,抬頭就可以看到“中國”古體字形狀的燈光投下一片溫暖光影,佇立在中間的何尊隔著3000年的時光,訴說著古老“中國”的故事。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何尊特別展。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院長寧亞瑩告訴記者,何尊是三千多年前西周早期貴族“何”鑄造的一件豪華典雅祭祀先祖的青銅禮器,因其內底銘文出現最早的“中國”一詞,而聲名遠揚?!啊袊辉~作為詞組第一次出現在何尊的銘文中,在當時來講是地理方位的概念,但也可以從中一窺‘國名’源頭的事實。”
“而何尊銘文的價值可遠不止于此,何尊銘文起到了證史、補史的作用,為西周歷史的研究和青銅器的斷代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寧亞瑩說,何尊中所記載的關于營建“成周”和舉行“祼祭”,印證了《史記》《尚書》的記載,具有補史證史的作用;銘文“唯王恭德欲天”中的“德”,表明三千多年前德政的出現,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媒體團成員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展廳內參觀展品。
據介紹,何尊特別展通過“珍貴檔案 彌經補史”“精鑄良工 藝術典范”“秋雨之夜 國寶驚現”“學者爭鳴 共話中國”四個部分內容將何尊的發現、器物造型、銘文價值、學者研究等層面進行了系統闡述。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基本陳列《青銅鑄文明——寶雞地區出土商周青銅器展》則分別從“青銅器之鄉”“周禮之邦”“帝國之路”“智慧之光”四部分講述周秦兩個王朝在寶雞發生、發展的歷史,系統闡釋了中國青銅時代的輝煌。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展品火紋罍。
同時,館內常設專題陳列《明月照瓊琚——古代玉器與藝術生活展》《陶語訴春秋——古代陶瓷與文化生活展》《對鏡貼花黃——古代銅鏡與時尚生活展》等。除此之外,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每年還推出近十個臨時展覽,以豐富陳列展覽的內容與形式,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展品。
為什么寶雞有這么多青銅器?院長答疑
傳說中長得像豬的“貘”、被稱為“青銅史書”的逑盤、展翅欲飛的鳳鳥、布滿翠綠色銅銹的獸首銜環......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位于寶雞市中華石鼓園內,是全國最大的青銅器博物館,也是全國唯一的以青銅器命名的專題博物館。館內藏文物 48萬余件組,包括何尊、折觥、厲王胡簋、墻盤、秦公镈、衛鼎、逨盤等百余件國寶重器,以藏有青銅器數量之多、種類之全、造型之精、文飾之美、價值之高、銘文之重要而著稱。
“從文物里讀懂中國”全國媒體尋根溯源陜西行活動走進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共同領略青銅器文化。
走近這座博物館,抬頭望去,可以看到館體建筑為獨特的“平臺五鼎”造型,結合了石鼓文化與青銅文化,氣勢雄偉,恢宏大氣,也如一面巨大的青銅日晷,記錄著這座古城的時光與過往。
為什么寶雞會有這么多的青銅器呢?寧亞瑩解釋,中國青銅器開始于仰韶文化早期至秦漢時期,以商周時期的器物最為精美。夏代始有青銅容器和兵器;到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并出現了銘文和精細的花紋;而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縟富麗。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基本陳列《青銅鑄文明——寶雞地區出土商周青銅器展》。
“而寶雞古稱陳倉、雍城,是周、秦王朝的發祥地,文物古跡眾多,尤以青銅器的出土最為著名,因此也被冠以‘青銅器之鄉’的美譽?!睂巵啲撜f。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展品秦公鐘。
文物穿越歲月,將歷史訴諸今人。寧亞瑩說,文字是記錄歷史的第一手資料,由于時代久遠,典籍文獻缺失,青銅器上的銘文就以實物形式讓大家看到了歷史本來的面貌,寶雞出土青銅器大量源于窖藏,占全國窖藏出土銅器的78%,而窖藏青銅器多是生活在寶雞的世家大族所用的廟堂重器,且大多都有長篇銘文,濃縮了西周時期的重要歷史。
“從文物里讀懂中國”全國媒體尋根溯源陜西行活動走進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從文物里讀懂中國”全國媒體尋根溯源陜西行活動走進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無論是昨天陜西歷史博物館的壁畫、秦兵馬俑,還是今天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的何尊、青銅銘文,都是古代文藝成果的形象體現,令我印象深刻?!眹H在線記者王魯平說,此次活動還有外國博主和留學生同行,可以讓他們直觀領略“何以中國”的含義,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