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造船業被稱為“綜合工業之冠”,零部件多、供應鏈長、產業關聯度高,涉及到鋼鐵、有色金屬、機械、電子等50多個行業。記者在中國船舶集團廣船國際采訪時發現,如今的造船廠也當起了這條產業鏈的“鏈長”。
在廣船國際記者了解到,像這種雙燃料客滾船,如今的建造周期已經大幅縮短,從以前3年完工1艘船,已經實現1年完工5艘船。這樣的變化,正是得益于產業鏈國產化后,縮短了造船所需產品的物流和售后服務的時間成本。
中國船舶廣船國際生產管理中心建造經理 王永剛:我們的減搖鰭就是(上海)704所的,船上所有的防火門是江西朝陽廠的。之前這些家具、材料都是從國外進口的,現在這條船的國產化率基本上達到百分之百,對成本和周期的控制是非常有利的。
王永剛介紹,讓供應鏈在國內實現閉環,可以讓船舶的性價比更高、更具有市場競爭力。與此同時,船舶制造需要使用大量原材料、涉及多種工業制造技術,造船不僅培育一個產業鏈條,更可以持續帶動整個產業鏈條水平能力的不斷提升。
中國船舶廣船國際總經理 陳激:行業不斷推進國內產業鏈和供應鏈自主可控,并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和成果。像豪華客滾船內裝材料實現了百分百的國產化,在國際市場上充分展現了中國制造和中國產品的實力以及魅力。
產業鏈放在國內,還能大幅縮短建造周期和成本。在造船市場,時間就是金錢,讓船東能更快拿到船,船東就更愿意下單給船廠。實現材料國產化即帶動了產業鏈發展,又讓船廠能獲得更多利潤,實現雙贏。
中國船舶廣船國際副總經理 周旭輝:這么一個結合我們是非常受益的,下半年的詢價和訂單洽談還在發生,毛利會持續向好。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 李彥慶:從簡單做產品到自主有產品,從做簡單集成全球的供應鏈到中國供應鏈的完整,中國船舶工業是這樣一路地發展壯大。
近3年來,廣船國際平均每年收入增幅接近14%。在掙到錢的同時,廣船國際這位產業鏈“鏈長”,聯合集團公司設計院所和內配企業,共同打造雙燃料客滾船國產化供應鏈。一年內從集團采購的設備金額超過30億元,形成了“兄弟”企業幫我造船,我帶“兄弟”企業實現共贏的良好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