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規劃》,提出七個方面的主要任務,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重要指示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發揮文化和旅游優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干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等11個省區市,橫跨我國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經濟區,是世界第三大流域,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自古以來,億萬人民依水而居、擇水而憩,在連綿6300多公里的長江兩岸生產生活,在創造巨大的物質財富的同時,孕育了豐富多彩的長江文化。2020年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首次提出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的時代課題。《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規劃》的出臺,必將系統推進長江文化傳承弘揚、創新發展,讓長江文化在新時代煥發絢麗光彩。
堅持保護第一,是傳承弘揚長江文化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從三江源到入海口,長江沿線三峽、武漢黃鶴樓、南京夫子廟等名勝古跡星羅棋布、燦若繁星,滇藏文化、巴蜀文化、邢楚文化、吳越文化各領風騷,長江飲食文化、服飾文化、民居文化、婚俗文化豐富多彩。長江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塊瑰寶,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更多借助科技手段,更多加強部門協作,更多調動社會力量,不斷加大長江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才能傳承好中華文化基因,守護好中華歷史文脈。
長江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生動教材,是炎黃子孫的文化必修課。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用長江文化蘊含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人凝聚人激勵人。堅持文藝傳唱、以文化人,加強文藝作品創作生產,聚焦長江題材,講好長江故事,為人民群眾提供多姿多彩、怡養情懷的精神食糧。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出更多滿足群眾需求、體現長江文化的優質文旅產品,讓人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堅持以文培元、成風化俗,推動長江文化融入基層治理和社會建設,在德治自治中運用好、弘揚好長江文化。
文化興則國興,文化強則國強。長江經濟帶是我國經濟重心所在、活力所在,要充分發揮長江文化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繁榮發展長江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讓長江文化產業成為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新的增長點。推動長江文化融入城鄉建設,打造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空間;用長江文化煥新鄉村風貌,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傳承鄉村歷史文脈,豐富鄉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涵育文明鄉風和淳樸民風,鋪展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
一江春水向東流,千年文脈貫古今。長江文化是古老的,也是現代的;長江文化在悠久的歷史中凝聚而成,也必將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創新發展。認真貫徹落實《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規劃》,推動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讓長江文化在新時代煥發絢麗光彩!(林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