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揚州劉先生出現了反復的胸痛伴咳嗽咳痰,在上海被確診為“主動脈支架感染”,手術治療風險極高,于是選擇抗感染藥物治療。治療一段時間后,劉先生病情有所好轉。4個月后,劉先生突然出現高熱伴咳嗽咳痰加重,咳出腥臭味濃痰。劉先生立刻到南京鼓樓醫院集團儀征醫院就診,被診斷為主動脈炎、胸膜炎和肺膿腫。面對如此復雜的情況,醫生建議他立即到上一級醫院就診。經專家介紹,劉先生與家人立即驅車前往南京尋求幫助。
患上罕見病,1.8米男子體重不足百斤
南京鼓樓醫院醫療團隊在詳細了解劉先生的病情后,將其收治入院,并進行了全方位的檢查,劉先生最終被診斷為罕見的“主動脈支架感染,食管-主動脈瘺”,伴有嚴重的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飽受疾病折磨,身高1.8米的劉先生體重只有48公斤,3個月體重減輕25公斤。由于嚴重的胸腔感染,劉先生連進食都成了大問題,營養狀況極差。劉先生一年前因主動脈夾層于外院進行過主動脈腔內修復術,降主動脈植入了血管支架,如果再次進行主動脈手術治療,手術難度陡升。為挽救患者生命,醫療團隊結合劉先生的病情,反復商討制定了詳細的診療策略。
兩次手術,徹底解除病變問題
劉先生首先要過的是感染關。劉先生感染十分嚴重,食管和縱膈連通,食物殘渣都會進入胸腔引起嚴重的感染,只能依靠空腸營養管以營養液維持。幸運的是,在經歷了近4個月的抗感染治療后,劉先生的胸腔、縱膈感染有所控制,他終于等來了手術的機會。
今年3月1日,第一次為劉先生進行手術,手術時長達到12個小時,這是心胸外科領域極其重癥復雜的手術,對手術團隊要求極高。在心胸外科團隊完成大血管重建,通過手術建立新的血管旁路繞開病變嚴重區域,先確保患者生命安全后,食管外科團隊接力進行上消化道重建,術后未發生吻合口瘺,為患者術后的整體康復和生活質量的保證奠定了基礎。各科室配合默契,完美地完成了手術操作。劉先生術后第一天拔管,13天后轉出監護室。
第一次手術后待劉先生恢復良好,5月23日,手術團隊為劉先生進行了第二次手術,手術時長11小時,在醫護人員的奮戰下,第二次手術將病變部分盡數予以切除,徹底地解決了病變問題。
治療近200天,終于跨過“鬼門關”
兩次大手術,在醫護人員的精心照護下,雖然坎坷頗多,但劉先生都順利渡過了難關。除了“感染關”和“手術關”,還有“缺血關”。據專家介紹,由于劉先生手術耗時長,需要大量備血,一時難以配備充足,醫院通過互助獻血方法,最終湊齊了足夠手術的20單位的紅細胞和3000ml的血漿。
就在救治期間,劉先生還先后兩次感染新冠病毒,讓本就虛弱的身體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最終他在醫務人員的精心救治下順利康復。
從2022年12月到2023年6月,從寒冬到盛夏,此次治療跨時近200天,劉先生最終得以跨過“鬼門關”,順利康復出院。
通訊員 王春霞 現代快報+記者 劉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