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美麗中國新畫卷|黑土地保護成效顯著 實現糧食穩產增產

     央視網消息:來看“美麗中國新畫卷”特別編排?!碍h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秉h的十八大以來,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生態系統穩定性不斷提升,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相繼展開。新時代十年,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歷史性成就。全國重點城市PM2.5濃度下降57%,我國成為全球大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提高23.8個百分點,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老百姓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顯著增強。

吉林梨樹:多個視角看梨樹 黑土地保護成效顯著

黑土地是地球上稀有的土壤資源,人們用“一兩黑土二兩油”來形容它的肥沃與珍貴。在吉林省梨樹縣,近年來,當地不斷總結和推廣保護性耕作方式,讓這里的黑土地悄然發生改變。保護性耕作究竟帶來了哪些變化?讓我們跟隨記者通過多個視角一起去看看。



總臺記者 張傲然:這里是我國的產糧大縣吉林省梨樹縣,我所站的位置就是當地的百萬畝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近年來,當地通過不斷探索保護性耕作的方式,力求做到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具體都有哪些舉措?下面我們通過四個視角看一看梨樹。先從空中俯瞰。您看,梨樹縣所在的吉林省中西部地區,地形的特點非常明顯,一望無際的平原黑土地造就了我國的大糧倉。梨樹縣今年的糧食播種面積達到了393萬畝,其中百分之八十五以上都是玉米。當地將4500畝土地劃成一個生產單元,打破農戶間原有的土地界限,從種到收實行全程機械化操作,這種新型的經營主體能夠最大限度發揮農機具的作用,并且進行更加規模化、標準化的農業生產。


我們的視角來到半空。眼下正是玉米生長的關鍵時期,需要精細的田間管理。這幾天,當地農戶正在進行“飛防”作業,搭載了北斗導航系統的無人機能夠精準控制路線。您目之所及看到的這個地塊,只需要一個人就能完成施肥作業。近年來,當地保護性耕作方式讓黑土地越來越肥沃,每公頃玉米的化肥使用量降低了100公斤。田中的一個個監測站利用遙感系統,能夠實時監測土壤的溫度、濕度以及一系列病蟲害的發生,農戶們用手機就能進行遠程巡田,同時,大數據還會指導農戶進行田間管理,讓黑土地的利用更加合理。



視角繼續向下來到地面。我們能夠看到田中有很多腐爛的秸稈,這就是當地保護性耕作的核心——秸稈還田。簡單說,就是每年秋收之后將秸稈留在田中,相當于給黑土地蓋上了一層“被子”,這樣一來風吹不走了、雨也帶不走了。傳統的耕作方式要先將秸稈離田、起壟、播種,農機要多次下地,這里通過研發保護性耕作的配套農機,將多個步驟歸為一步,同時采取免耕、少耕等辦法,最大程度減少對黑土地的破壞。



不知道您注意到沒有,在我左右兩側種植的是不同的農作物,右邊是玉米,左邊是大豆,它們對于土壤當中微生物的影響各不相同,每個地塊輪換耕種,能夠形成互補,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這些保護性耕作的方式究竟給黑土地帶來了哪些變化?我們的視角繼續向下。



這是實施保護性耕作10年時間黑土地的剖面,這里是我們拍攝到的同一時期沒有實施保護性耕作的土壤剖面。能夠發現,玉米根系有非常明顯的不同,實施保護性耕作的地塊玉米根系達到了將近1米,而沒有實施保護性耕作的地塊,根系是在半米。秸稈留在田中,可以起到蓄水保墑的作用,土壤會更加疏松,更有利于作物根系的深扎。同時,秸稈腐爛之后會不斷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進一步培肥地力。經過連續十年的監測,實施保護性耕作之后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提高了一倍,每立方米蚯蚓數量增加到60多條,是傳統種植地塊的10倍以上。



如何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梨樹縣通過不斷總結和推廣保護性耕作,使黑土地變得越來越肥沃,玉米的平均畝產也提高了8%以上。而吉林省也因地因時制宜、分區分類施策,在不同類型的土壤地塊采取相適應的保護性耕作方式。今年,吉林省保護性耕作的面積達到了3300萬畝,占糧食播種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黑土地,而肥沃的黑土地也在源源不斷回饋著當地的人們。確實,正是大自然的饋贈和人類的守護才造就了廩實的糧倉和壯美的景象。在保護黑土地中實現糧食的穩產增產,這是吉林省給出的答案。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