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江蘇考察時強調,要“鼓足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恪盡職守、擔當作為,迎難而上、敢于斗爭。”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是基本的要求。面對“職守”,唯有立下率先之志、下足爭先之功、追求領先之效,才能恪盡“職守”,做到“在位”更“到位”。
把率先的目標定到位,拿出最佳狀態。井無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輕飄飄。面對同樣的工作,有的人等著安排任務、需要領導督促、依靠同事協助,工作停留在“伸伸手”甚至“彎彎腰”就能完成的狀態;有的人則定目標不留余地、抓落實不留余力,總是定下蹦起來才能實現的目標,在蹦的過程中展現人生價值、體現干事成就、實現個人進步。確立不同的目標定位,精神狀態大不一樣、工作標準大不一樣,最終結果也大不一樣。其中的差距就在于目標定準定到位后,會產生強烈的自我約束效應,干事創業的精氣神就能鼓起來、鼓得足,更能以時不待我的緊迫感、夙興夜寐的使命感,把崗位當哨位,把職業當事業,讓“頂得上”成為“靠得住”。
把爭先的功夫給到位,付出最大努力。幸福不會從天降,美好生活等不來。率先領先的目標等不來、喊不來,只能拼出來、干出來,越是宏偉的事業,越是需要一往無前、接續奮斗。實踐中,有的人抓落實會留一分力,表面看是穩扎穩打、進退裕如,殊不知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就像在田徑賽場上,每一步都很重要,每一秒都很關鍵,速度降下來、勁頭松下來,再鼓起來就不是那么簡單。一著不慎,就可能被反超,而且沒有翻身的機會。同理,走上崗位,就是走上干事創業的賽場,需緊盯每一周、每一月、每一季,苦干實干、穩扎穩打、壓茬推進,變“有望”為“有效”,變“進行時”為“完成時”。
把領先的效果抓到位,爭取最好結果。種地看收成,干事見成效,工作到位最終要用實效來說話、以實績論英雄。做有效之事、用有效之功,既需要干勁,更需要韌勁;既需要動力,更需要定力;既需要完成,更需要完美。萬丈高樓平地起,很多工作不會一蹴而就,也不會一勞永逸,需要發揚“釘釘子”精神,將雷厲風行與久久為功有機結合,只要認準了、看好了,就一錘接著一錘敲、一茬接著一茬干,絕不搞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留勞民傷財的“爛尾工程”。結果是不是最好,最終靠實績來說話,必須樹立精品意識,嚴把質量標準,下足“繡花”功夫,一個工作不放任、一個環節不放松、一個問題不放過,交出更多經得起檢驗的“精品工程”“傳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