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壇·溫故】
作者:孫明增(天津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近日,《求是》雜志刊發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努力成長為對黨和人民忠誠可靠、堪當時代重任的棟梁之才》。在這篇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從理想信念、過硬本領、擔當和斗爭精神等多個角度深刻闡明了年輕干部成長成才規律,并引用“心不可亂,則利至而必知,害至而必察”這一古語,要求年輕干部守住內心,守牢拒腐防變防線。
“心不可亂,則利至而必知,害至而必察”出自北宋蘇轍《上皇帝書》。蘇轍一生憂國憂民,為官期間始終勤于政事,立身為民,廉潔奉公。在《上皇帝書》中,蘇轍提出許多針砭時弊的重要觀點,“心不可亂,則利至而必知,害至而必察”便是其一。大意是說,心正才能心境平和、頭腦清醒,有利之事發生就必能意識到,有害之事發生就必能覺察到,從而趨利避害。習近平總書記引用這句名言,意在告誡年輕干部,只有正心明道、懷德自重,才能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
腐敗是危害黨的生命力和戰斗力的最大毒瘤。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提醒干部要守住拒腐防變防線,“這個問題,我是反復講、經常講。這是因為從現實情況看,確有響鼓重槌的必要。”大量事實表明,黨員干部走上腐敗道路,無不從心中破防開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守住拒腐防變防線,最緊要的是守住內心。他曾多次引用古人名言來闡釋其重要性,比如“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為將之道,當先治心”“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等等。關于如何守住內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內無妄思保證外無妄動”,并為年輕干部開出三張“治心”藥方。
第一張藥方是“勤撣‘思想塵’”。“思想塵”源于唐代神秀所作“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習近平總書記化用“思想塵”,旨在強調共產黨員的初心不會自然保鮮,只有不斷撣去思想灰塵、掃除心靈雜草,才能守住內心。這要求年輕干部要經常進行思想政治體檢,同黨中央要求“對標”,對“國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數;拿黨章黨規“掃描”,使黨章黨規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用人民群眾新期待“透視”,把造福人民作為最大政績;同先輩先烈、先進典型“對照”,永葆為民、務實、清廉的政治本色。
第二張藥方是“多思‘貪欲害’”。“天下之難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承平日久,黨員干部經常面臨的不是“槍林彈雨”而是“糖衣炮彈”,特別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有的干部甘做名韁利鎖的囚徒,甘為物欲權欲的俘虜。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習近平總書記在文章中,通過一名受查處女干部的懺悔書,揭示了貪欲之害:政治上自毀前程、經濟上傾家蕩產、名譽上身敗名裂、家庭上夫離女散、親情上眾叛親離、自由上身陷牢籠、健康上身心憔悴。這警示年輕干部一定要牢記清廉是福、貪欲是禍的道理,真正做到干干凈凈辦事、堂堂正正做人。
第三張藥方是“常破‘心中賊’”。“心中賊”出自《王陽明全集·與楊仕德薛尚謙書》。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陽明赴江西、廣東平叛,途中致信弟子楊仕德、薛侃道:“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對黨員干部來說,“心中賊”就是與黨的初心使命、性質宗旨相悖的病變思想。黨員干部一旦有了“心中賊”,就會喪失革命意志,繼而違背初心、忘記使命,突破紀律底線甚至違法犯罪。如何破“心中賊”?習近平總書記給出了答案:勇于自我革命。這要求年輕干部要以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檢視自身、常思己過,不斷去雜質、除病毒、防污染,在復雜嚴峻斗爭中保持革命本色。
守住內心,方得理明。對黨員干部來說,守住內心是永恒課題、終身課題,不是一陣子而是一輩子的事。置身于新的趕考之路上,黨員干部要更加修煉好共產黨人的“心學”,苦練內功、增強本領,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挺膺擔當、接續奮斗。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21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