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一群年輕人從臺灣來到大陸,他們或追隨家人而來,或懷揣夢想而來,從踏上大陸這一刻起,他們的人生新“副本”就此開啟。在這里,這群臺灣青年有所經歷,有所感受,亦有經驗想與后來者分享?!杜_青朋友圈》系列視頻以第一視角描摹這些臺青人物群像,同時,亦作為臺灣人在大陸的生活指南,向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給予的服務與支持,為其提供來大陸生活工作的有效資訊。
臺胞證,全稱是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早期,臺胞證只是臺灣居民用于入境大陸的旅行證件。而隨著海峽兩岸逐漸密切的交流,越來越多的臺灣居民不僅會到大陸旅行、發展,還會選擇定居在大陸。臺胞證早已成為臺灣居民在大陸的合法身份證及法律證件。
生活·融入
張庭瑄是一位臺胞證“資深用戶”,也是一位來自兩岸婚姻家庭的“00后”臺灣青年,父親是臺灣人、母親是江蘇人,打2歲那年,全家因父親工作關系定居大陸開始,他便擁有了人生第一張臺胞證。
初入大陸時,張庭瑄使用的還是本式臺胞證。自2015年9月21日,公安部決定啟用2015版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即卡式電子臺胞證)起,本式臺胞證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升級后的卡式臺胞證形式更輕便,功能愈發完善,和張庭瑄一樣的臺灣同胞,在大陸的生活也隨之變得更加便捷:他們可以通過驗證臺胞證輕松進入各種需要身份認證的場所;可以使用購票APP綁定臺胞證在線購高鐵票、機票出行,無需再在售票窗口苦苦排隊購票;可以通過臺胞證辦理手機卡、銀行卡以及各類業務。在臺胞證的“助力”下,張庭瑄完全融入了大陸的生活。
學業·扎根
生活在大陸的這些年,張庭瑄和大陸小伙伴們一起讀書、一起玩耍,身邊的朋友普遍覺得他不太像個臺灣人。而在他心里,大陸人和臺灣人其實沒什么本質區別,大家講著相同的語言,擁有同源的文化。
2022年,即將高三畢業的張庭瑄選擇繼續留在大陸深造,他通過港澳臺僑聯考(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高等院校聯合招收華僑及港澳臺地區學生考試》)進入蘇州大學。這所歷史悠久的高校前身就是1900年在蘇州創辦的東吳大學。而在1951年,東吳大學也在臺灣省“復?!?,發展成為今天位于臺北市的東吳大學。因此,今天的蘇州大學與東吳大學同宗同源。生于臺灣、長于大陸的張庭瑄仿佛在蘇州大學找到了自我身份的契合點,選擇“同源的文化”作為自己論證的注腳,扎根蘇大,扎根大陸。
夢想·萌芽
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興起于新時代下互聯網等媒介的發展,電競也是近年來發展勢頭火熱的新興產業。愛好電競的張庭瑄一直期待著未來能為這份熱愛做些什么。于是,在專業和愛好的選擇上,他完美展現了“00后”對時代新潮的敏銳嗅覺。以“5G網速”追逐潮流熱點,通過就讀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來觸達夢想。
如今,隨著臺胞證適用場景的不斷完善,在大陸無論是購買電競賽事門票還是驗票進場觀賽,流程都簡單了很多。得益于蘇州乃至大陸電競產業近年來的飛速發展,張庭瑄時常去到電競場館觀看比賽實況,記錄電競隊伍之間的對抗策略,解讀電競游戲中的競技技巧,復盤賽事的精彩瞬間,再通過平時專業學習中習得的剪輯、傳播技巧,將這些內容制作成網感十足的短視頻投放到各類網絡平臺,普及電競知識、擴大電競賽事的影響力。他一直想做的就是通過新媒體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電競這個行業,給大眾帶來正向健康的價值傳導,如今,他正在一步步走向這個既定目標。隨著夢想的更近一步,張庭瑄與大陸的聯結也更加深刻。
在張庭瑄看來,大陸新媒體、電競等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吸引他留下,臺胞證同各個場景、軟件的聯動為他的發展助航,臺胞證成為了無數與之一樣的臺灣青年求學道路上的“一卡通”,鏈接了臺青在大陸發展的更多可能性,連接了兩岸一衣帶水的同胞情。
編導/王燁 攝像/魏玉卿 謝自強 剪輯/陳磊 設計/姜向慧 文稿/王燁 陳萱琪(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