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行三萬步的“特種兵旅行”之后,Citywalk成了今年夏天最火的旅游方式。新江蘇記者調查發現,在江蘇,南京、蘇州、揚州citywalk熱度非常高。不再“精心計劃”,摒棄“高強度”和“打卡式”,Citywalk更強調“隨心所欲”和“慢節奏”,用雙腳丈量城市中的“綠洲”。
Citywalk多有火呢?截至發稿,小紅書citywalk相關筆記有48萬+篇,話題#Citywalk散步攝影記的瀏覽量超過6342.6萬。DT財經和DT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23旅游調研報告》提到,在就地旅游、跟老年團旅游、“特種兵式”旅游等幾種新型旅游方式中,82%的人想嘗試Citywalk,遠超其他旅游方式。
一切隨心,在漫游中感受城市
Citywalk最早來自英國倫敦,指的是在專業領隊帶領下,有計劃地行走在一條精心設計的城市旅游路線上,以旅游視角探索城市的變遷、歷史與文化,感受城市溫度與厚度。如今,也泛指一個人或和朋友一起,毫無目的在城市游走。
站在路口,跟朋友猜拳決定是往左還是往右;遇到紅綠燈,就聽從綠燈的安排,走到哪兒算哪兒;不再搜索高評分餐廳,路邊小店也可以有滋有味,更能融入當地市民的生活……如果說“特種兵旅行”是將效率和性價比壓縮到極致的玩法,Citywalk則是刪繁就簡、專注體驗過程的新潮流。
在小紅書上,僅南京的citywalk路線就五花八門。有的是將烤鴨、湯包、皮肚面、糕團店等南京地道美食“串珠成鏈”,有的則是以涂鴉藝術、小眾書店、博物館連起來的文藝路線,還有例如“面包腦袋專屬線路圖”“梅雨季街頭閑逛路線”“沿著梧桐樹喝咖啡”“漫走長江邊”等等各式各樣的個性化路線。
當然,Citywalk不僅是外地人打開新城市的探索,也讓很多本地人重新發現了城市的驚喜。
“這種新的休閑方式可以排解平時生活的焦慮,時間上更松弛,對我來說是一場精神按摩,所看皆為風景。”網友@一篇吃心 是位Citywalk愛好者,在個人賬號上分享了十余條南京小眾路線。“因為要上班,不能想走就走地出遠門,但是在南京還有很多值得花時間解鎖的小旮旯,這也讓我更愛南京。”
“與傳統旅游打卡景點相比,Citywalk沒有特定目標,一兩個小時可以、半天一天也可以,渴了就喝水,餓了就近吃飯。”城市研究專家、陽光城市論壇主理人陽光認為,大眾更需要治愈感松弛感,而不是目標感,這種對心態放松的追求,是一種社會心理的投射,可能是Citywalk在國內爆火的內因。
不止游玩,在“導賞”中與城市“深交”
除了“休閑、輕松、漫無目的”,Citywalk還有多種形態。根據最初定義,Citywalk應是一項不算輕松且有門檻的公共教育活動。有些想深度游的Citywalker選擇報團,帶研學性質的Citywalk團正以各種形式流行開來。
“我們在五六年前就推出Citywalk的旅行模式了,當時只是嘗試,沒有大面積鋪開。疫情期間設定了一些主題路線,例如南京明城墻主題、揚州-淮安大運河主題等等,取得了很不錯的效果,大家都很認可。”中國國旅(江蘇)國際旅行社總經理助理高志勤介紹,參與團隊漫游的主要是親子為主,為更好沉浸體驗,人數控制在20人內,和傳統旅游不同,Citywalk時間一般都是半天或者一天,本地游客更多。
高志勤告訴新江蘇記者,“導賞員”是主題性Citywalk的關鍵,對專業要求非常高,有時甚至需要邀請專家學者、歷史博主來扮演導游的角色。“因為參與游客一般都對主題有非常濃厚的興趣,很多都會提前做功課,這也對我們的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聶老師,你知道明城墻有多少塊磚嗎?”
“南京明城墻的建造歷時達28年,是28萬民工,用了約3.5億塊城磚建成的,是世界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聶釗瀅是負責南京明城墻Citywalk項目的項目經理,也是跟團“導賞員”。
聶釗瀅本身就對歷史有濃厚興趣,為了這次主題漫游,更是花了不少功夫,看紀錄片、翻文獻、請教專家,前前后后準備了大半個月時間。“我們希望活動不僅能增進大家對古城墻的認識,還能讓參與者慢慢形成留意身邊文化現象、文化元素和歷史建筑的習慣,從而培養起文化保護意識。”
“參與活動的人群中,除了年輕人,還有不少中老年人。所以在漫步時,我們也會把介紹的‘話筒’交給在這里生活過的老人,讓他們把兒時的記憶分享給大家。”聶釗瀅認為,這也是Citywalk的精髓,在行走中分享彼此的城市與生活記憶,讓彼此再一次與熟悉的城市“深交”。
新消費場景,為城市發展帶來更多可能
馬蜂窩旅游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Citywalk的熱度環比上月增長了121%。從全國來看,上海、北京、澳門為Citywalk熱門城市榜前三名。
從老城風光到現代都市,江蘇許多城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近年來城市建設的成功實踐,也助推了眼下這股Citywalk的熱潮。
“比如南京,建城史2500年,朱自清說‘逛南京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遺痕’,當下的Citywalk,糅合了千年的歷史和強富美高的新圖景,展現出新時代的城市肌理與質感。”陽光認為,Citywalk在南京、蘇州、揚州的實踐更容易成功,是因為這些城市具備的先天優勢:古今交融,立體感知。“從單純的追求城市地標到更在意城市生態的占位,這也是城市發展更合理的進化。”
社交媒體上,年輕人曬出的自制路線基本都涵蓋了咖啡店、甜品店、藝術手作等,citywalk帶來的新消費場景也將為城市發展提供新思路。從碎片化認知城市到點線面結合的深入城市,Citywalk是“全感官”融合態的,利于“高頻”消費。
高志勤認為,Citywalk可以增加游客停留時間,從消費角度來看可為城市經濟帶來更大助推作用。“Citywalk對城市更新與因地制宜做商業提供了特別好的契機,從略顯千篇一律的商業MALL里解放出來,從封閉態里走出來,城市的街景、店面、交通、街巷、綠植樹木等便是最好的‘消費背景’。”陽光認為,每個城市的歷史、人文、經濟特質和城市結構不同,每個城市的氣溫、氣息也不同,具備地緣特質、吻合人性的新消費模式才是更有意義的,人們也更有意愿嘗試、體驗和回味。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記者 強慧娟 崔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