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7月21日訊(記者 李智)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促進我國民營經濟發展提出31條建議。《意見》引發廣泛關注。
《華爾街日報》刊文稱,中國希望能更好地扶持民營企業。目前,中國正在引導民營企業通過自身改革發展、合規經營、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發展質量,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
據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數據,中國登記在冊民營企業在今年4月初突破5000萬戶,截至5月底達到5092.76萬戶,較2012年底(1085.7萬戶)增長了3.7倍,民營企業占比由79.4%提升至92.4%,在中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提升。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中國當前正致力于推動疫情后的經濟復蘇。《意見》的發布,獲得中國民營企業家的支持,他們紛紛在媒體發文贊揚新政策,并表達對中國經濟的信心。有互聯網企業家稱,《意見》對于民營企業堅定信心、輕裝上陣、大膽發展,具有重要的激勵和指導作用,將以此為契機,發揮互聯網領軍企業帶動作用,在促進增長、推動創新、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展現更大作為。
事實上,《意見》在中國民營企業家中也引起熱烈反響。不少企業家在朋友圈等社交媒體平臺上轉發與發聲。新加坡《聯合早報》刊文稱,中國官方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文件后,多名民營企業家表示支持。與此同時,《聯合早報》援引受訪學者觀點也建議,盡快推出具體政策,讓民營企業切實感受到變化,方能更加有效地提振市場信心。
7月20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圍繞《意見》的落實落地,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期將推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若干舉措,制定印發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文件,聚焦重點領域,健全要素保障機制,充分調動民間投資的積極性。上述文件的出臺,將成為《意見》的“1+N”配套措施。通過政策措施的集中推出,多措并舉、多管齊下,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路透社報道認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此次通過提振民營經濟信心,將有助于促進經濟的發展。文章稱,中國有關部門舉行了一系列會議,并已開始完善對科技和房地產等行業的政策,試圖增強信心。《意見》旨在幫助民營企業和支持疫情后經濟復蘇的政策措施,有利于推動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