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粵港澳大灣區何以領跑AIE研究

近日,聚集誘導發光高等研究院與全球科技信息分析機構愛思唯爾共同發布《聚集誘導發光(AIE)2001—2021科研發展與影響力報告》。AIE領域是一個由中國領跑、全球協作的新興科研領域,共有76個國家/地區、約2200個機構進行跟蹤研究。根據這份報告,粵港澳大灣區在該領域的科研產出與專利數量突出,香港科技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的學術產出量和學術影響力均全球領先。

  “二十年來,AIE領域發展迅速、成果頗豐。”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院長、聚集誘導發光高等研究院創院院長唐本忠在發布會致辭中表示,“這份《報告》是一部AIE領域的二十年征程巡禮,不僅對一線科研人員和領導決策層有參考價值,而且對AIE領域的研究向產業轉化的戰略布局有指導意義。”

  AIE是什么?粵港澳大灣區為何能領跑AIE研究?它將帶來哪些產業價值?

  中國引領的新興領域

  聚集誘導發光是唐本忠院士于 2001年提出的一個光物理領域的新概念,是指一類在溶液中發光微弱甚至不發光的分子在聚集態或固態發光顯著增強的現象。AIE概念的提出顛覆了人們關于發光材料“聚集導致發光猝滅”的傳統認識,為高效聚集態/高效發光材料的設計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開創了一個由中國科學家引領的新興研究領域。

  這是一個全球關注的熱門研究領域。《報告》顯示:AIE領域全球科研影響力較為突出,全球范圍內,累計4.6%的AIE文獻被列入前1%高被引文獻,32.6%的AIE文獻被列入前10%高被引文獻,這一比例明顯高于全球所有學科的平均水平。

  這是一個由中國科學家長期領跑的領域。2001年到2021年間,中國共發表6602篇AIE相關文獻,占比全球74.7%;中國也一直是AIE領域高被引文獻產出領先的國家,發表的全部AIE相關文獻中,前1%高被引文獻占5.3%,前10%高被引文獻占35.5%,均高于領域內全球平均水平。參與AIE研究的學者70%來自中國,AIE論文產出排名前10名的研究機構里中國就占了9所。

  這是一個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全球科研高地的領域。香港科技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是全球僅有的兩所AIE領域發文量超過千篇的科研機構,發文量分別為1185篇與1052篇。截至2021年底,香港科技大學是在全球范圍內擁有AIE相關專利數量最多的科研機構,共擁有123項相關專利。此外,香港科技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分別有101篇和82篇AIE科研文獻被專利引用,成為向產業技術輸出知識的領先科研主體。

  大灣區優勢凸顯

  在粵港澳大灣區做科研,有什么優勢?

  “粵港澳大灣區面積大、GDP高、知名大學也不少,優秀的人才很多。這些人才只要有好的環境,就有可能取得技術突破和產品創新,創造巨大無比的價值,還可能改變社會的面貌,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唐本忠說。

  在世界四大灣區中,粵港澳大灣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增長最快,創新活動日趨活躍。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超13萬億元人民幣。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創新指數連續三年位居全球第二。

  唐本忠表示,深圳、香港、廣州各有各的優勢,比如香港的國際化程度非常高、基礎研究做得好,廣州、深圳的發展非常快、制造業體系完備,需要進一步加強溝通融合,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近年來,深圳和廣州對教育科研投入非常大,香港的著名高校也都在內地辦分校或籌備辦分校,已經展現出教育科研領域加速融合的趨勢,值得肯定。

  “當我讀到2001年起源于中國的AIE研究在全球范圍內所產生的影響力和產學研合作數據,我感到非常震驚。中國,尤其是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在AIE研究發展方面明顯處于領先地位。”愛思唯爾客戶體驗與創新全球高級副總裁阿諾德·皮佩爾說。

  “AIE領域是在中國起源的,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基礎科學研究持續投入,中國在AIE領域有重大的優勢。可以說,中國帶動了該研究在全球的增長和發展,是真正的原創‘領跑’。”聚集誘導發光高等研究院期刊部高級編輯余穎博士說。

  《報告》表明,大力發展國際和地區的科研合作,有利于擴大AIE的國際影響力,而粵港澳大灣區在推動跨境合作方面具備地理優勢。比如,從中國發布的AIE文章的合作類型分布看,中國香港達到了97.9%的國際合作比率,而珠三角地區的境外合作比例是第二名,達到62.3%。

  產業化潛力巨大

  AIE熒光材料的應用非常廣,可以用于制作高效節能的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屏,用于甄別腫瘤和正常細胞的生物檢測,用于犯罪現場的指紋提取,用于環境保護領域的水體檢測……

  “我們做了很多基礎研究,現在打算強力去推應用。AIE是一個星星之火,要轉成燎原之勢,就必須搭建大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由我們中國人主導。”唐本忠說。

  2020年成立的聚集誘導發光高等研究院就是這樣一個致力于AIE應用轉化的平臺,是由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廣州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和華南理工大學三方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

  “聚集誘導發光高等研究院致力于建設把AIE從實驗室科學成果轉化為技術、產品的平臺。”聚集誘導發光高等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志明表示,“目前,我們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AIE理論機制,開發出了一系列新型的AIE材料,已成功應用于高效光電轉換器件、高靈敏傳感器以及高分辨特異性成像和精準醫療等領域,在健康、環境、材料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領域中正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未來,我們將繼續聚焦AIE材料前沿技術創新和應用,努力推動AIE產業化進程。”

  這個平臺的建立正當其時——自2015年起,AIE專利申請數量就進入了快速增長期,專利主要分布在化學、信息技術、醫療健康及電子等技術領域,而中國是AIE材料和技術創新的最主要國家。從產學合作發文的年份來看,78%的合作文獻發表于近4年,說明AIE產學合作于近年開始迅速增長,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新興科研領域的發展規律。

  《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中國在AIE領域的有效專利族累計數量為1488項,占比全球92%。隨著AIE領域主導理論相繼確立并不斷完善,該領域已進入從科研理論向產業應用發展的關鍵轉型期。

  “AIE研究具有很強的產業應用潛力。”余穎介紹,從主體來看,AIE專利的所有人大部分是高校,企業所有人較少,說明AIE材料和技術還處于市場化進程的早期,也說明AIE材料和技術專利是中國高校的自主創新。我國已經發布了一系列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和法律法規,有助于高校專利所有人通過不同方式將AIE專利進行下一步商業轉化,發揮更大的產業效用。

  “AIE整體產學研合作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雖然整體規模較小,但近幾年來發展非常迅速,存在巨大的成長空間。”余穎說。

  “鑒于AIE在有機光電和生物醫療方面的廣泛應用,《報告》揭示出產學合作、成果轉化以及相應材料和器件產業化將是AIE領域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愛思唯爾全球創新孵化總監、深圳辦公室負責人廖卓玲表示,“作為中國科學共同體的一員,愛思唯爾將全力支持中國科研成果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加速高質量科研創新與成果轉化。” (經濟日報記者 佘惠敏)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