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黃海之濱建起“生態屏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鹽城智慧”

雨后的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滿眼濃得化不開的綠色,隨著地形綿延起伏。群鳥飛過湖面,翅膀拍打水面濺起片片水花,為保護區增添一份生機與活力。

“快看那邊!”踩在松軟的泥土上,輕輕撥開一片蘆葦,保護區管護科科長李春榮舉著望遠鏡觀察河對岸,只見一座小島上聚集大量普通燕鷗,時而停留在地上,時而盤旋在空中,場面十分壯觀。“它們在這十幾個小島上集群繁殖,數量在4000只左右。每年4至5月份遷徙來鹽城灘涂繁殖,然后9至10月份離開。”

在這方24.73萬公頃的土地上,除了普通燕鷗,還有黑嘴鷗、白額燕鷗、須浮鷗、白鷺等鳥類聚集到保護區產卵繁殖。人鳥和諧的背后,是眾多像李春榮一樣的“護鳥人”默默付出。為劃定保護區范圍,第一代保護區人用了一年時間,走遍整個灘涂,經過實地勘察、科學論證,確定保護區界限。

前輩的期望,讓李春榮不敢辜負。為了保護灘涂沼澤的原生態,他們寧可沿著坑坑洼洼的保護區土路顛簸前行,也不愿為了舒適的行車條件而修筑水泥路面。

“1998年我剛到保護區時,一個部門一輛摩托車,只能兩個人騎車巡護,其他人去核心區、部分緩沖區,都靠步行開展巡護監測工作。”李春榮說,“保護區發展到現在,已設立4個管理站,執法車、無人機、巡護執法船、高清視頻攝像頭全覆蓋,另外還和國家衛星遙感部門進行對接,讓違法行為一目了然。”這段時間,李春榮和同事們正在著手開展治理互花米草、修復鹽蒿灘、控制蘆葦及菖蒲等工作。上午,他來到保護區中實驗區小新河管理站,召集相關項目負責人,推進施工任務。根據上級部署,今年保護區計劃治理互花米草2.25萬畝。

“丹頂鶴對棲息地要求很高,只喜歡潔凈開闊的地方,對濕地環境變化非常敏感。”保護區管護科工作人員介紹,“我們將深埋處理1.1萬畝互花米草,其他通過刈割、水淹、種植堿蓬等辦法,阻止互花米草生長。同時還要對蘆葦、鹽蒿灘進行生態改造,逐漸構建底棲生物鏈。”

近年來,保護區以系統理念搭建生態框架,實施管護能力提升行動,探索建立“一中心四體系”管護模式,形成核心區全封閉管理,緩沖區和實驗區地方政府守土有責,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社區群眾廣泛參與的“大保護”格局,為鹽城在黃海之濱建起一道生態屏障。

與此同時,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實現生態修復優化,通過退養還灘、生態補水、污染控制和綜合整治等措施,科學合理地穩步實施濕地修復項目,修復面積31萬多畝。射陽鹽場一號水庫退漁還濕區、大豐四卯酉海域退漁還濕區、中實驗區增水控葦(蒲)工程、中實驗區堿蓬濕地生境改造等修復區域成果喜人,成為生物多樣性高度富集區域。

更令李春榮欣慰的是,人們對于生態保護的意識越來越強。比如,保護區附近實行生態有機種養殖模式,不鋪設人工設施,投放無公害、不會產生污染的飼料,不使用化肥、農藥,減少面源污染,間接改善了保護區緩沖區及周邊區域的生態環境。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指導下,保護區始終堅持大生態發展戰略,不斷擦亮生態底色金字招牌,釋放生態紅利,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目前,這里的生態環境和野生動物監測取得實效。”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陳志洲介紹,結合綜合科學考察,每年開展鳥類、大氣、水文、水質、土壤、海岸侵淤等各類監測10余次,2022年首次觀測到蓑羽鶴,區內記錄鳥類達421種,國家重點野生動物129種,有17個物種被列入IUCN物種紅色名錄,成為名副其實的生物物種“基因庫”。李春榮也憑借多年工作成績,收獲“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員·綠色衛士”獎。

放眼這片廣袤灘涂,海風和潮水交替作畫。護鳥26年的李春榮表示,作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主戰場、美麗中國建設的主陣地,保護區將堅持貫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共同建設美麗中國、美麗世界,有力推動高質量綠色發展,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持續貢獻“鹽城智慧”。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