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壇】
作者:徐奉臻(哈爾濱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郝睿琦(哈爾濱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不斷深化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黨的理論創新的過程,就是基于不斷變化的時代背景,形成具有揭示事物本質的深刻性、展示事物內在聯系的原理性、預見事物發展趨勢的前瞻性、改變現實的實效性,也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過程。深化規律性認識,應從理論、文化、歷史和現實維度把握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的生發機制,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的理論創新的闡釋與要求。
在堅守馬克思主義魂脈中進行理論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個重大命題本身就決定,我們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堅守好這個魂和根,是理論創新的基礎和前提。堅守馬克思主義魂脈,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被中國人民選擇,既因為馬克思主義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和資本主義運行特殊規律具有真理性與科學性,又因為馬克思主義是超越其生發時代的人類思想精華,其價值追求與“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高度契合,成為黨把握規律、創新理論的強大思想武器。
堅守馬克思主義魂脈進行理論創新,要在“守正”層面將馬克思主義視為立黨立國、興黨興國之根本,在“創新”層面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中國化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落地生根,時代化使馬克思主義充滿生機活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過程,是用馬克思主義“化”中國和時代,并由此深刻改變中國前途命運的過程,也是用中國和時代“化”馬克思主義,并由此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過程。
在堅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中進行理論創新。文化關乎國運興衰,是培育理論的深厚土壤、涵養理論創新的思想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將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豐富智慧更深層次地注入馬克思主義,有效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聚變為新的理論優勢,不斷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堅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進行理論創新,就是植根本國文化發展馬克思主義,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上枝繁葉茂,是因為兩者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民為邦本”的價值觀、“為政以德”的政治觀等方面高度契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過程,是用馬克思主義“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由此激活其革新的內生動力、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的過程。堅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是黨理論創新的前提和文化自信的根基。
在踔厲奮發的歷史進程中實現理論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推進理論的體系化、學理化,是理論創新的內在要求和重要途徑。一部黨的歷史就是一部理論創新史,黨從成立起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不懈探索中開拓創新,形成體系化和學理化的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绑w系化”體現在作為整體的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是具有系統性、有機性和開放性的理論體系,構成該理論體系的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分別是“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和兩次“新的飛躍”,體現繼承和創新的辯證統一?!皩W理化”體現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思考不同時期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回答何以實現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何以邁入和建設社會主義、何以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何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問題,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黨的理論創新歷程,充分彰顯馬克思主義的開放性與時代性,既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行”與“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的內在邏輯關系,又揭示了將馬克思主義視為行動指南而非教條的理論創新之學理。
在新時代的實踐需要中推進理論創新。理論是時代聲音和實踐先導,馬克思主義具有時代性和實踐性。新時代以來,出現許多迫切需要通過理論創新來回答的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使新時代成為需要理論而且也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這個時代的重大理論創新。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發展,是不斷豐富拓展并不斷體系化、學理化的過程?!傲鶄€堅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十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的主要內容,是其體系化和學理化的主要標志?!笆畟€明確”從戰略上明確往哪走,具有方向性;“十四個堅持”從路徑上明確如何走,具有實踐性。新時代十年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充分體現了黨的創新理論在當代中國的實現程度,以及理論對新時代發展需要的滿足程度。新征程上,“兩個大局”深度互動,黨統攬“四個偉大”的使命更加嚴峻和復雜。只有應時而動,不斷提出具有全局性、針對性和有效性的新理念及新論斷,才能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和21世紀馬克思主義煥發更強大的真理力量。
實踐無止境,黨的理論創新無止境。以“兩個結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彰顯“為什么能”“為什么行”“為什么好”,是黨理論創新的經驗,也是黨理論創新的要求。只有堅持人民至上和問題導向,不斷創新體系化和學理化的科學理論,才能為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提供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27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