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蘇州近10萬文化保護志愿者 以志愿初心傳承城市文脈

“歡迎大家來到蘇州博物館,和我一起感受蘇州獨特的文化魅力……”每周四下午,54歲的志愿者李忠琴都會準時出現在蘇州博物館,用自己的講解為遠道而來的游客帶來一場精彩的江南文化“深度游”。自2006年成為該博物館的志愿者后,為游客講述蘇州的歷史文化已經成為她生活的一部分。



蘇州有著2500多年的建城史,歷史文物資源豐富,古城文化遺產豐厚。習近平總書記在蘇州考察時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重要指示,寄予深情厚望。在蘇州,有著許許多多像李忠琴一樣的文化保護志愿者,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卻共同致力于蘇州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以志愿者的初心,牢記囑托,守護文脈,傳承文明。



立足物質形態,守護好古城文化遺產

昨天(8月1日)一早,姑蘇區滄浪街道道前社區益泉古井志愿隊志愿者袁雪春跟往常一樣早早出門了,他要去巡查分布在街巷里的大大小小100多口古井。每到一口古井處,他會用吊桶打上一桶井水,先看后聞,按照水質變化判斷是否需要清淤。如果需要清淤,當場記錄后,再安排后續工作。



對于蘇州古城而言,古井是不可缺失的文化符號。僅在道前社區0.22平方公里的轄區內,就遍布著130余口古井,與居民生活密不可分。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城市的發展,有些古井的井水逐漸變得渾濁發臭,甚至導致古井被荒廢。這支益泉古井志愿隊成立于2004年,成立的初衷就是為了保護古井。19年來,志愿隊的成員們每天奔忙在街巷中,只為守護好這些古井。“保護好古井,就留住了一座城市的記憶。”今年70歲的袁雪春是志愿隊的主力,也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老蘇州,在他看來,保護古城歷史文化遺產,守護好前人留下的寶貴財富,是他作為一個蘇州人、一名志愿者責無旁貸的使命。



走出街巷,來到蘇州的古城墻,另一群志愿者同樣忙碌著,他們是來自姑蘇區檢察院的姑蘇文化遺產檢察公益保護辦案團隊。千百年來,古城墻見證了蘇州城的變遷,也蘊含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為了保護好古城墻,近年來,姑蘇區檢察院將歷史文化資源作為公益訴訟領域一項重點工作,用檢察監督守護姑蘇獨特的城市印記,推動了城墻、古橋受損等案件的辦理,成功推動古城墻保護立法出臺。如今,姑蘇文化遺產檢察公益保護辦案團隊活躍在大運河、古街巷、古建筑保護的一線,讓蘇州古城的歷史文化遺產在發展中煥發生機,留住蘇州人的鄉愁。



蘇州是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球首個“世界遺產典范城市”,文物古跡星羅棋布。當下,蘇州正以江南文化、運河文化、紅色文化、非遺文化等為主線,全力打造具備蘇式特點的志愿服務項目,持續推進服務項目精準化、常態化、便利化實施。截至目前,全市已形成“名城之窗”“稚愛古城”“大運河文化保護與傳承”“傳承千年文脈 講好平江故事”“益泉古井保護”等常態化實施的品牌項目155個。

從“心”出發,更好地傳承城市文脈

77歲的謝勤國,有一個特殊的身份——編號為001的文物保護志愿者。這位001號“守城人”,40余年來堅守在古城保護的第一線,用腳步丈量著蘇州古城,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呵護著古城紋理,保護著文物遺產。他曾與同事一起,意外發現虎丘塔傾斜有加劇的趨勢,迅速提交報告,促進虎丘塔在20世紀80年代的第二次大修。他用“筆桿子”記錄古城歷史文化,曾編纂和創作志書及文史書籍累計約250萬字,為古城保護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字財富。

“守住蘇州的根和魂,需要物質上的繼承保護,更需要精神上的積淀與升華。”如今,謝勤國尤其注重進行古城文化宣傳,多年來與團隊開展、參與120余場公益講座,讓居民“記得住鄉愁”,也讓更多“小蘇州、新蘇州和洋蘇州”了解蘇州的悠久歷史,直接參與講座的聽眾近9000人次。



博物館,方寸之間一覽千年,是保護傳承城市文脈的殿堂。在蘇州博物館,2006年成立的蘇博志愿社,在過去將近20年的時間里,先后有1100多位專業志愿者參與到團隊建設中,服務觀眾達到15萬個小時、1800多萬人次。他們不但向海內外觀眾展示了名城蘇州深厚的人文底蘊,更讓大家感受到了蘇州這座城市的溫暖。

身為其中一員,李忠琴深有體會。“每次講解前,我都會做好充分準備,反復練習,因為站在蘇博,穿上志愿者紅馬甲,我代表的就是蘇州。”李忠琴說,2009年,蘇博推出講解直通車項目,每位參與服務的志愿者都要進行專業全程講解培訓和考核,需掌握建筑、青銅器、瓷器、玉器等門類的各類專業知識,項目啟動以來,從未失約于觀眾。如今,這一蘇博文化傳承的志愿服務模式已在全市110余個博物館復制推廣。



而就是蘇州博物館旁邊,蘇州園林文化·拙政園大講堂正在開課講授園林知識。“蘇州園林的保護傳承不囿于圍墻之內的一方天地,要更多地走出去,讓更多人了解她、愛上她。”拙政園大講堂項目工作人員王茜說,拙政園大講堂系列講座自2016年起,已舉辦了50多期,為廣大園林愛好者搭建了園林知識學習、賞析園林風情、品味園林文化、感悟園林意境的嶄新平臺。

一個個數字的背后,是蘇州文化保護志愿者的辛勤汗水和無私奉獻,也是越來越多文化愛好者傳遞雷鋒精神,守護文脈、傳承文明的最好見證。

踐行志愿初心,讓燦爛文明生生不息

蘇州到處都是古跡、名勝、文化,生活在這里的蘇州人珍視這份福氣,用心用情呵護一磚一瓦、一橋一井,廣大文化保護志愿者更是扛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光榮使命。

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蘇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保護的重要論述,把傳承歷史文化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特別是志愿者的作用,持續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常態化實施古城文化保護志愿服務項目,積極探索打造古城文化保護志愿服務支持系統,更好促進文脈傳承、文化繁榮和文明進步。

為更好地開展文化保護志愿服務,蘇州進一步完善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志愿服務制度化建設,有序做好文化保護志愿者登記注冊、團隊招募、供需對接、活動發布、時長記錄、選優評優等工作,并持續開展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志愿服務系統性培訓工作,提高志愿者服務水平。據介紹,目前,全市有文化保護志愿者近10萬人,文化保護志愿服務組織3875個,累計開展各類文化保護志愿服務活動21260場次。

這些志愿者活躍在文化保護志愿服務的各個領域,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代文明志愿風尚,涌現了一大批先進典型。其中,蘇州文物保護001號志愿者謝勤國獲評江蘇好人,蘇博志愿者陳東獲評全國首批優秀五星級志愿者,古琴傳承志愿者孫海濱、張家港文化志愿者協會等榮獲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典型稱號。

為更好地激勵志愿者,蘇州將文化保護志愿服務納入全社會志愿服務激勵保障體系,提升文化保護志愿者的價值認同感和社會貢獻度。“參與文化保護志愿服務,可享受蘇州新市民加分待遇,為就醫、入學、入戶等提供加分,志愿服務積分也可以兌換電影觀影券、購書卡、地鐵乘車次卡等禮遇產品。”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志愿服務活動開展期間,統一為文化保護志愿者免費提供人身意外傷害險,最高保額10萬元,同時每年開展星級志愿者認定工作,根據服務時長,認定一至五星級志愿者。截至2022年,已有4萬余名文化保護志愿者被認定為星級志愿者,其中服務時長達1500小時以上的五星級志愿者248人。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