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理響中國|鏗鏘有“理”·黨校公開課第七季】堅持自信自立


  編者按: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把握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繼續推進理論創新的科學方法,即“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必須堅持胸懷天下”。這“六個必須堅持”,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的重要體現。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主題教育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下,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國家高端智庫、光明網聯合推出“理響中國之鏗鏘有‘理’·黨校公開課第七季”專題視頻,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提供支持。通過打造“有溫度”“有深度”的理論解讀視頻,6位黨校青年教師以深入淺出的理論闡釋、生動鮮活的話語表達,深刻領悟和闡釋“六個必須堅持”的核心要義,為廣大青年營造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濃厚氛圍。

  本期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邵聲,解讀“堅持自信自立”。


【理響中國|鏗鏘有“理”·黨校公開課第七季】堅持自信自立


  【文字實錄】

  大家好,我是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的邵聲。

  大家一定都聽說過“休克療法”這個詞。它原本是一個醫學術語,20世紀80年代中期,被美國經濟學家薩克斯引入到經濟學領域。“休克療法”以英美國家的新自由主義理論為基礎,主張通過激進的私有化、市場化和自由化改革來推動經濟轉型。

  1992年,為了擺脫通貨膨脹、債務危機,俄羅斯照搬照抄新自由主義理論,在國內全面推行“休克療法”,結果不僅沒能擺脫困境,反而陷入了更嚴重的經濟危機。事實上,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許多發展中國家也和俄羅斯一樣,因為套用西方的理論和經驗,在現代化過程中頻頻遭遇挫折。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一時期的中國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并保持堅定的信心和決心,結果不僅創造出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兩大奇跡,還開辟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習近平總書記在總結黨的歷史經驗時指出,“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正因如此,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必須堅持自信自立”,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理響中國|鏗鏘有“理”·黨校公開課第七季】堅持自信自立


  那么,這種自信自立從何而來?又有哪些具體的表現呢?

  自信自立源于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馬克思主義對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資本至上、兩極分化、物欲膨脹、殖民掠奪等現象進行了總結反思,指出社會發展應當把滿足人的真實需要,實現人的自由和全面的發展作為最終目標。正是在馬克思主義這種以人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我們黨在探索發展道路時,既不刻舟求劍,也不照搬照抄,而是始終以人民群眾的真實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并以此開辟出具有共同富裕、和諧共生等特征的中國式現代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進一步聚焦“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社會發展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深刻轉變。這些年,我們為什么反復強調“高質量發展”,就是這個原因。改革開放之初,由于經濟底子薄,人民生活水平低,我們更關注經濟高速增長,更關心老百姓吃得飽、穿得暖等基本民生問題。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們現在在生產能力和生活水平上都有了大幅度提升,老百姓關心的問題也逐漸從“衣食無憂”轉向“高品質生活”。比如,人們現在不僅要求有學上、有醫看、有房住,更要求上好學、看良醫、住好房。

  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并不像一些國家一樣,簡單地甩給市場去解決,而是積極探索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針對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領域,精準提供基本公共服務。

  截至2022年,中國人均GDP超過1.2萬美元,形成世界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義務教育入學率接近100%;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5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達10.5億人。這些成就的取得,不僅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也生動地展現了馬克思主義以人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自信自立也源于我們對中國國情的深刻把握。中國目前有14多億人口,大致相當于10個俄羅斯、3個歐盟、4個美國的人口。如此量級的人口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可以說是“前無古人”,沒法“抄作業”。同時,大有大的難處,我們資源總量大,但人口基數也大,這么一算,我們又是世界上人均占有量較低的資源小國。比如,我們的人口數量約占世界的18%,而耕地面積只占世界的8%左右。

  如何解決這種矛盾?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在遇到類似問題時,往往通過對外擴張、殖民掠奪來解決,而這種做法顯然不適用于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中國。一些發展中國家在遇到這類問題時,則寄希望于糧食進口、國際貿易來解決,而這種辦法顯然也不適合中國。因為,作為一個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大國,如果我們自己不能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那么整個世界都幫不上忙。


【理響中國|鏗鏘有“理”·黨校公開課第七季】堅持自信自立


  在這方面,中國長期實踐和總結出來的經驗是: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全體人民的辛勤勞動和創新創造發展壯大自己。比如,我們通過研發雜交水稻,提高糧食畝產量,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最近10年,我們繼續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保持水稻、小麥等品種的競爭優勢,縮小玉米、大豆、生豬、奶牛等品種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確保中國人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這對于我們牢牢掌握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有著重要意義。

  自信自立還源于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五千多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歷久彌新、生生不息,成為人類歷史上唯一自古延續至今的文明,靠的正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文化精神。不僅如此,我們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民本、和合、大同等理念,還與馬克思主義中的人民主體、社會和諧、共產主義等思想相契合,對于克服世界現代化進程中出現的極端個人主義、資本無序擴張、弱肉強食規則、文明對抗思維等弊病,有很重要的價值。

  正像英國哲學家羅素曾經指出的那樣:“中國至高無上的倫理品質中的一些東西,現代世界極為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繼續傳承中華文化中民為邦本、天人合一、天下為公等思想,提出精準扶貧、綠色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主張,為共同富裕、和諧共生、和平發展等理念注入了文化精神。

  比如,我們在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就是基于中華文化中的開放包容、和合共生的思維,把中國的和平發展與世界的繁榮幸福連接起來。截至2022年,已有151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200余份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文件,跨越不同地域、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文明,共同繪就了一幅美美與共、斑斕壯麗的人類文明畫卷。

  魯迅先生曾說:“什么是路?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但是如何能夠開辟出新的道路,離不開人的信仰、信念、信心,志氣、骨氣、底氣。可以說,正是堅持自信自立,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夠打破“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獨立自主邁向現代化提供全新選擇,為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提供新的文明理想,這必將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深刻影響。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