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周永金)“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绷暯娇倳?月20日給“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代表回信,對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參與科普事業提出殷切期望??萍紕撔?、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時值暑假,江蘇多地科技館、博物館等科普場所熱鬧非凡,科學的種子被播撒在青少年的心間。
機器人是怎樣研發的?實現一項功能需要多久?研制一款好的機器人有“標準答案”嗎?8月2日上午,“機御未來機器人科普教育基地”帶來的《成為小小工程師·機器人創意工坊》公益課在南京科技館開課。26位同學現場聽課互動,還有1000多位粉絲線上觀看課程直播,孩子們在老師的講述和互動體驗中學習了機器人的歷史,體驗到了最新款機器人的零距離操控,還組裝了專屬于自己的機器人。
這是南京科技館今年暑期開展的系列科普活動的其中一項,除了場館聯盟公益課外,7月起,科技館還先后舉行了“超感世界”“大江行地”以及與企業合作的前沿科技展、眼健康和元宇宙等主題的展覽?!斑@些展覽的展期大部分持續到9月份或者寒假結束,主要特點是聚焦前沿科技、符合國家大主題,相信孩子們從中一定會有顯著收獲。”南京科技館館長張志強說。
不僅有展覽,南京科技館還先后舉辦了“雙減科學營”、科技創新課程以及場館聯盟公益課等,寓教于樂,讓青少年收獲滿滿?!翱上驳氖?,這個7月,南京科技館的游客接待人數達到了15.6萬人次,創下了歷史新高?!睆堉緩娬f,客源地域以省內為主,占到了63.6%,其次還有不少安徽、浙江、山東和河南等地的游客。
張志強介紹,“雙減”實施以來,南京科技館一直致力于在課后“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既把中小學生“請進來”,也把特色科學課程、科普書籍等資源“帶出去”,讓科普教育輻射影響更多人?!跋乱徊剑覀兊闹攸c還是助力‘雙減’,繼續做好科學教育的加法,同時也將更多科普資源帶進家庭、學校和社區,讓科學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原來檢測水有那么多復雜的工序”“我在顯微鏡里看到了藍藻的細胞結構”7月28日,無錫市多所小學的學生們走進了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河湖治理研究基地,開展了一次特別的“水情教育”。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直觀看到了太湖水污染、水動力、水資源治理研究成果,也了解了水資源保護的相關知識。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河湖治理研究基地高級工程師侯銳介紹,7月以來,基地組織舉辦了多次針對中小學生的水科普活動,與無錫市水利局聯合組織了4次“碧水繞城漾清波 水情教育譜新篇”的水情教育活動,還組織華莊街道中小學生、無錫市第二中學水科普夏令營活動,通過科普宣講、模型參觀、等形式普及太湖水文化,讓孩子們近距離深入了解太湖治理的水科技動態和研究成果?!斑M入8月,我們還將陸續開展1期水情教育活動、1期夏令營和1期水科普志愿者培訓活動,希望更多中小學生能在參觀學習中感受水的魅力?!?/p>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