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又漲了,養老更安心”“三甲醫院和社區醫院‘結對子’,家門口看病更省心”“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跨省通辦’,咱辦事更方便”……發展之中看民生,一個個溫暖的民生故事中,百姓感受最真切。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扎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兜牢底線、補齊短板、加大投入,全方位改善人民生活,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發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補齊民生短板,增進民生福祉,讓各族人民實實在在感受到推進共同富裕在行動、在身邊。”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業求學購房醫療,這些群眾牽腸掛肚的問題,看似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卻是關乎民心的大事。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黨和政府的神圣職責和終極目標,彰顯著一個政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追求,體現著一個國家深切赤誠的為民情懷。通過一步步改革的推進,讓百姓心中有了沉甸甸的獲得感,是我們最溫暖的民生成就。
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越是面臨困難和挑戰,越要兜牢民生底線,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緊密結合起來,補齊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難題,兜牢民生底線,辦好民生實事。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首次超過10萬億元,增長3.6%,為基層“三保”提供有力支撐;將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征收率降至1%;啟動2023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和高校畢業生就業“百日沖刺”行動……我國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穩定市場主體,完善分配制度,穩增長與惠民生互促共進,厚植了幸福根基,穩定了社會預期,提振了發展信心。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全年將開工改造老舊小區5萬個以上,多地加快15分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不斷完善,送戲下鄉、搭建城鄉書房……各地區各部門順應老百姓生活條件從“有沒有”到“好不好”、平常日子從“將就過”到“講究過”的新期待,加快補齊民生短板,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用彰顯溫度關懷的實招硬招勾勒高品質生活的民生畫卷。
新思想照耀新征程,新理念引領新實踐。高質量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為高質量發展開辟了路徑、提供了動能,進而讓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具備條件、成為可能。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進創新賦能、科技自立自強,完善公共治理、促進共同富裕……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以“時時放心不下”的使命感責任感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辦實、辦細、辦好,以民生之“暖”勵奮進之志、匯民眾之力,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葉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