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獲悉:7月1日至8月15日,鐵路暑運累計發送旅客6.14億人次。其中,8月12日發送旅客1532.6萬人次,創暑運單日旅客發送量歷史新高。(8月17日 《人民日報》)
“突破6億人次”,背后是消費的強勁復蘇。消費是中國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在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把“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放在了今年工作重點的第一條。今年以來,為促進消費、擴大內需,從中央到地方也都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隨著各項措施落地生根,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2%。全國鐵路暑運累計發送旅客突破6億人次,就是消費強勁復蘇的生動例證。剛剛開通的貴南高鐵貴荔段,旅游客流持續火爆,開通一周全線發送旅客12.6萬人次,單日開行列車28列。再看朋友圈里,從淄博燒烤到大美新疆,從“特種兵打卡”到博物館慢游……快速復蘇的旅游業成為國內擴大內需與提振消費的重要陣地。
“突破6億人次”,背后是民生的持續改善。“治國有常,利民為本”。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更加追求吃出健康、穿出時尚、用出品質。做好民生改善文章,各地區各部門持續加大社會民生領域投入,突出做好各項民生工作。不管是持續開好公益性“慢火車”,還是打造精品旅游列車品牌,都在滿足旅客多樣化出行需求。于鐵路而言,歷年暑運都是一場民生“大考”。今年尤為不同的是,不少地方高溫、酷暑天氣持續,為了旅客出行順暢,無數鐵路人毅然堅守在工作崗位,做好服務保障工作,以高度的責任心交出了安全答卷,為這個暑運出行筑牢安全屏障。數據最有說服力,“突破6億人次”背后,就是人民群眾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突破6億人次”,背后是經濟的澎湃活力。“一個流動的中國,充滿了繁榮發展的活力”。鐵路暑運累計發送旅客6.14億人次,就勾勒出一幅流動中國的“時景圖”。不僅僅是暑運紅紅火火,《2023年上半年國內旅游數據情況》顯示,上半年國內旅游總人次23.84億,比上年同期增加9.29億。相應的是,今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5%,明顯快于去年全年3%的經濟增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月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將增長5.2%,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三分之一。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通貨膨脹持續、金融市場動蕩、債務壓力上升,各國經濟都面臨著不小挑戰。全國鐵路暑運累計發送旅客突破6億人次也從一個側面表明: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可以肯定,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不斷深化對外開放,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高質量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推動“中國號”巨輪駛向更廣闊的未來,繼續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邵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