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獲獎項目集于一身,在2022年度江蘇省科技獎的榜單上,江蘇丘陵地區鎮江農業科學研究所(簡稱“鎮江農科所”)尤為搶眼。這是對其數十年如一日扎根鄉土、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至高褒獎。
致力于丘陵地區農業科技開發,鎮江農科所創新推廣一批新技術、新品種,培養一批農業科技示范戶,為推動江蘇省鎮江市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和引領作用。
青花菜又名西蘭花,因含有抗癌防癌功效的蘿卜硫素而備受關注。目前,農業生產中的青花菜品種不僅以進口為主,而且蘿卜硫素含量均較低。由此,選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且蘿卜硫素含量較高的新品種,對優化青花菜產業布局、提高我省乃至我國青花菜育種的創新能力和整體技術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江蘇丘陵地區鎮江農業科學研究所科研團隊歷經二十年的鉆研,最終利用高效單倍體育種技術體系,創制出高蘿卜硫素優異新種質,并結合蘿卜硫素高效精準檢測技術和雙重定向選育技術,選育出高蘿卜硫素含量新品種,并研發配套栽培技術和高效制種技術,開發出高蘿卜硫素加工產品,實現了保健型高蘿卜硫素青花菜品種自主可控和產業鏈延長及優化升級。該所副所長戴忠良介紹,目前育成新品種3個,并在江蘇及周邊地區大面積推廣種植,同時優化了青花菜雜交制種技術,制種產量提高30%。
我省糯稻種植歷史悠久,糯稻資源豐富但缺乏優異核心種質,育種效率低,且糯稻品種與同時期常規粳稻相比,產量低、綜合抗性差,不宜大面積推廣。該所水稻研究室主任景德道領銜開展“鎮糯系列品種的選育與應用”研究,運用現代生物技術聚合多個抗性基因,結合多年多地逆境鑒定,實現優質高產與抗病的統一。“我們強化株型篩選,通過選擇早生快發、群體均勻,葉片短而挺,中大穗,半直立,結實率高,粒大色白,從而實現糯稻單產突破。”鎮糯系列品種大規模推廣應用后,因為豐產穩產性好、價格高,促進了種植戶增收增效。其中,鎮糯19號既是好品種,又是一個良好的種質資源,為此許多育種單位利用鎮糯19號培育出新的糯稻品種,促進了糯稻育種水平的提高。
發展丘陵農業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丘陵山區土壤層淺薄、地勢起伏復雜等特點已成為推進農業機械化的短板。其灌溉系統及裝備存在的遠距離輸送水力性能差、高性能噴微灌核心裝備依賴進口等難題,嚴重制約了丘陵山區經濟作物的綠色高效生產。鎮江農科所聯合江蘇大學合力開展“丘陵山區果蔬茶灌溉裝備關鍵技術與應用”研究。項目組依托國家水泵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流體機械及工程國家重點學科,經過十余年鍥而不舍的攻關,最終發明了系列噴微灌系統壓力補償及低能耗灌水器。該所生態研究室副主任毛妮妮介紹,項目還創制了水肥藥協同灌溉多功能裝備,發明了一種水藥一體化多功能噴頭,創新設計了雙流道結構,研制出蠕動泵注配肥一體化裝置,創建了水、肥、藥協同灌溉噴灑模式,解決了丘陵山區果蔬茶等經濟作物水肥藥利用率低的難題。
攬獲3個獲獎項目,僅僅是鎮江農科所創新火炬中閃耀的一點點星火。該所在作物新品種選育和植物保護等方面造詣精深。近些年,該所已育成推廣的30多個自主知識產權的稻麥品種中,3個水稻品種獲全國優質食味粳米稱號,2個水稻品種被農業部認定為超級稻,鎮稻18號還被評為“中國十大優質粳型超級稻品種”,鎮糯29號更是全國首個抗稻瘟病一級優質高產晚粳糯稻品種。去年秋播,鎮麥12號種植面積達292.71萬畝,成為江蘇省種植第一大小麥品種。
“多項成果獲得省科技獎,對于我所既是鼓勵,更是鞭策。”鎮江農科所所長姚克兵表示,該所將聚力學科建設,穩步提升創新能力,繼續堅持以市場和問題為導向,尤其加強傳統優勢種業學科建設和特色學科建設,推進優質糧油、特色蔬菜花卉品種選育,在果樹優良品種的引選和應時鮮果標準化、綠色化、省力化栽培模式技術集成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快產出,為打好種業翻身仗、保障糧食安全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