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照亮未來。近日,多類型智能科技設備在江蘇各地特種行業“上崗”,不僅減少了人工消耗,更是極大提高了產業發展潛能。
【徐州:傳統礦車變身“大眼睛” 礦井建設日趨智慧】
徐州臺記者戚藝:“這里是位于張雙樓煤礦的-500中央泵房變電所,大家現在通過畫面看到的這個瞪著兩個大眼睛的機器人就是這里的安全巡檢員,按規定的路線,每隔一段時間,它就會對這里的所有設備進行全方位的體檢。”
作為礦井電力供應的中樞系統,中央泵房變電所主要擔負全礦的井下供配電任務。過去,每一臺設備運行狀態如何、數據是否正常,需要工人長期監測記錄,而自從有了這對“大眼睛”,設備監測的效率顯著提升。
徐礦集團張雙樓煤礦機電副區長燕立濤說:“這個機器人主要是用來監測高壓柜的電壓、電流、溫度,包括一些惰性氣體,它來做一個數據的對比,監測是不是超標了。自從有了機器人,效率提升了70%左右。”
同時,在最深可達1000多米的礦井下,5G設備隨處可見,各設備通過傳感器、無線信號以及攝像探頭就可以實現遠程控制。今年,張雙樓煤礦根據智能化礦井建設計劃,共安排資金7000萬元,對工業數據平臺、掘進智能化等46個子項目持續改進,不斷提升智能化水平。
【無錫:機器狗無人機 隧道巡檢“隨叫隨到”】
這是供電部門最新研發的四足機器狗,不僅“隨叫隨到”,就這頭部轉動攝取影像的靈活度,誰見了都要豎起大拇指。
國網無錫供電公司電纜運檢中心技術員徐雅慧說:“它可以一直駐守在我們隧道里面,它也可以自己充電,相當于它可以自給自足。 ”
電纜隧道中環境幽暗潮濕,物理條件復雜多變,傳統人工巡檢的方式難以全面準確地了解隧道情況,公司通過自主研發等方式,將智能技術引入了隧道巡檢工作,四足機器狗還有個電纜巡檢好搭檔,叫做隧道無人機。
徐雅慧說:“這款隧道無人機能夠主動去識別隧道里面的缺陷,為我們告警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改善。”
無錫目前擁有16條共36公里長的地下電纜隧道,四足機器狗、隧道無人機、軌道機器人等智能設備已經應用在其中四條電纜隧道中,后續科研人員還將繼續根據電纜隧道的不同環境,進一步推進巡檢智能化,保障電纜使用安全。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黃元 徐州臺 無錫臺 編輯/趙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