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文章指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要求,指明的新方向。對于廣大中華兒女而言,當順應新時代新要求新目標,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譜寫新的時代華章。
樹高千尺有根,水流萬里有源。從京劇、古文、國畫、書法,到北京故宮、曲阜三孔、平遙古城,再到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留下無數的文化古跡、故事傳說,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回首望,中華文明歷經數千年而綿延不絕、迭遭憂患而經久不衰,這是人類文明的奇跡,也是我們自信的底氣;看今朝,站立在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汲取著5000多年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著14億多中國人聚合的磅礴之力,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我們信心十足。
中華文化既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拒眾流,方為江海。中華文明的博大氣象,就得益于中華文化自古以來開放的姿態、包容的胸懷。向未來,要堅持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并蓄的態度汲取各國文明的養分,以自信開放的姿態與這個世界擁抱,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同時,還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鑒中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歲月崢嶸,山河為證;文脈悠遠,與古為新。守正創新是延續中華文化的必然要求,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一則,要以守正為本,深入研究、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自覺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根鑄魂、啟智潤心;一則,要以創新為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大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煥發文化生命力、創造力。簡而言之,便是要保持并不斷充盈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奮力譜寫當代華章。
“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新征程上,廣大中華兒女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茅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