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微寒,人間驚秋
轉眼,秋又涼了一度
人們常說,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最美的一個
待秋風一起,詩情畫意便悄然而至……
不似夏至的熱烈濃郁,不似霜降涼得露骨
大運河兩岸,秋意漸濃,霧失樓臺
碧水波蕩,黃云凝暮
無與倫比的美,藏在數不盡的古典詩詞里
隋帝陵下
唐|鮑溶
白露沾衣隋主宮,云亭月館楚淮東。
盤龍樓艦浮冤水,雕錦帆幢使亂風。
長夜應憐桀何罪,告成合笑禹無功。
傷心近似驪山路,陵樹無根秋草中。
白露沾衣,云亭月館,鮑溶的這首詩,描寫了乘龍舟沿大運河南下游覽江南的秋日景觀,隋煬帝的人物形象躍然詩句之上,也表達出詩人對歷史往事的思考與慨嘆。
別儲邕之剡中
唐|李白
借問剡中道,東南指越鄉。
舟從廣陵去,水入會稽長。
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
辭君向天姥,拂石臥秋霜。
詩仙李白辭別友人,經運河水路,從廣陵去往會稽。昔日謝靈運詩云“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李白似乎也沿著前輩的足跡在秋光里前行。
舟行入剡
唐|崔顥
鳴棹下東陽,回舟入剡鄉。
青山行不盡,綠水去何長。
地氣秋仍濕,江風晚漸涼。
山梅猶作雨,谿橘未知霜。
謝客文逾盛,林公未可忘。
多慚越中好,流恨閱時芳。
崔顥這次行舟于剡溪之上,越中風物在這樣一個秋日顯得愈發清麗。無怪乎謝靈運、支道林都曾是此地的“常客”,詩情與玄思因這里的山水而興發。可惜無法久留,只能欣賞一時的芳華,詩人不禁倍感遺憾。
虞美人·述古移南郡
宋|張先
恩如明月家家到。無處無清照。
一帆秋色共云遙。眼力不知人遠、上江橋。
愿君書札來雙鯉。古汴東流水。
宋王臺畔楚宮西。正是節趣歸路、近沙堤。
此詞為張先送別好友陳襄所作,上片寫分別時的場景,下片寫希望好友能夠時常來信。秋天東流的汴水,仿佛無盡的思念,末尾表達了對好友歸來的盼望。
初入淮上
宋|韋驤
汴水方窮到淮水,大船蹇蹇拒風行。
不知靜里千帆過,唯喜空中一派清。
秋氣已殘山態老,夕陽未盡浪花明。
牧兒隨隊閑無事,強作歌聲和櫓聲。
此詩寫的是詩人從京杭大運河南行回鄉沿途所見的景象。從汴水轉到淮水之上,船行速度放慢。詩人看著空中一派清明之景,遠山秋景將盡,船頭浪花在夕陽照應下仍然明亮。岸上的牧童似乎在隨船而行,不時唱著牧歌,與船櫓之聲應和成趣。
秋日三首(其一)
宋|秦觀
霜落邗溝積水清,寒星無數傍船明。
菰蒲深處疑無地,忽有人家笑語聲。
此詩寫秋日夜晚,詩人乘船穿梭運河之所見所聞,從中可以窺見運河的人文生態。首句寫河水由于落霜而顯得清澈,次句寫繁星映照水中而讓船只更加明亮,末兩句是經典佳句,以動襯靜,搖曳多姿,詩味濃郁。
邗江秋月夜
明|郭之奇
斜日侵疏牖,溯流楊柳隅。
晚風開夕照,轉棹覓清酤。
舟人厭其數,安知意所愉。
澄江橫素月,焉能獨少吾。
秋月臨秋水,秋光入畫圖。
月映秋如玉,水銜月似珠。
珠玉相輝耀,惟當在吾艫。
舉目隋堤外,空使碧華趨。
錦纜人何在,迷樓那可呼。
我有紫霞想,不令素容孤。
水月能相載,秋風亦并驅。
皓魄依清景,應得洗心徒。
深宵銀漢落,還向此中俱。
千年玄圃色,五夜共冰壺。
“秋月臨秋水,秋光入畫圖。”全詩描寫了詩人在秋天月下邗溝上的所游所思,表現出對隋朝歷史的反思、對歷史興亡無常的感嘆、對眼前美景的沉醉和對羽化登仙的向往。
韓莊閘
清|翁方綱
秋浸空明月一灣,數椽茅店枕江關。
微山湖水如磨鏡,照出江南江北山。
此詩如同一幅絕佳的月下山水圖畫,描繪出了韓莊閘寧靜空明的夜景。結尾兩句將湖水比作鏡子,再借這面“鏡子”照出江南江北的群山,構思巧妙,獨具匠心。
白云映水搖空城
白露垂珠滴秋月
秋天的大運河
不僅絕美,而且多情
白露今日至
日后天漸涼
勿忘添衣,祝君秋安
文 | 現代快報+記者 王子揚
本文參考:《大運河古詩詞三百首》程章燦 赫兆豐 主編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