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站在你曾經的講臺——25年前“斯霞小學”畢業照牽出三代教師薪火情


“斯霞老師是我人生的領路人!”

2023年教師節前夕,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教師陳玉林翻出一張珍貴的老照片,感慨萬千。


斯霞(前排中間)、陳玉林(前排右三)、李媛秋(第三排左三)。(陳玉林提供)

斯霞(前排中間)、陳玉林(前排右三)、李媛秋(第三排左三)。(陳玉林提供)


這是南師附小1998屆六(2)班全體畢業生留影。年輕的陳玉林老師坐在前排,前排中央端坐的是時年88歲的斯霞老師,滿頭銀發,一臉慈祥。巧合的是,照片上當年還是一臉稚嫩的畢業生李媛秋,也于2008年走上三尺講臺,“接力”成為一名小學教師。

25年前的這張畢業照,背后是三代人民教師的薪火相傳的講臺佳話。

斯霞教會我第一課:心中時刻裝著學生

南師附小因著名教育家斯霞聞名,又被稱為“斯霞小學”。9月8日,記者趕到學校時正是午餐時間,身為五(9)班班主任的陳玉林忙著給孩子們盛湯。

“好好吃飯哦,不要剩飯。”每盛完一碗,陳玉林都會輕聲叮囑一句。


陳玉林老師更像學生們眼中的“伙伴”。

陳玉林老師更像學生們眼中的“伙伴”。


“心中時刻裝著學生,這是斯霞老師教會我的第一堂課。”陳玉林與斯霞老人結緣于1993年,當時21歲的他大學畢業后到南師附小任教。

“記得那天下著傾盆大雨,已經83歲高齡、退而不休的斯老師仍然按照自己的節奏按時到校。下班時,校長派我送斯老師回家。馬路上,車來車往、水花四濺,斯老師怕我被濺濕,一直用身體擋在我的前面。”陳玉林深有感觸地回憶道,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心里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年輕老師。


斯霞老師塑像落成時,陳玉林與斯霞珍貴合影。(陳玉林提供)

斯霞老師塑像落成時,陳玉林與斯霞珍貴合影。(陳玉林提供)


到斯老師家后,陳玉林驚訝地發現室內的陳設非常簡單,幾張桌椅,滿墻書柜。斯霞熱情地留陳玉林吃飯,香噴噴的飯菜,熱乎乎的湯,讓剛走上教師崗位的他心里暖融融的。


“童心母愛”的教育理念影響至深。

“童心母愛”的教育理念影響至深。


臨走前,斯霞送給陳玉林一本她親筆簽名的《實用鋼筆書法自學教材》,鼓勵他狠下苦功、刻苦鍛煉,早日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陳玉林將這本書珍藏了30年,每次翻開就像回到了職業生涯的起點:“它時刻提醒我,好好寫字、好好教書,好好做人。” 

既是師長更是伙伴:“童心母愛”一直在延續

在教學中,陳玉林也得到了斯霞的悉心指導。“有一次我試講《鸕鶿》,斯老師建議我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但我當時對多媒體不熟悉,上課時整個心思都沒法放在學生身上,甚至需要不時弓腰看電腦鍵盤。”下課后,斯霞找到陳玉林,手把手教他,如何將多媒體教學與課文相結合。再次試講時,陳玉林融合了斯霞建議的問題環節設計,并輔之以多媒體手段,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陳玉林也時刻將“童心母愛”的教育理念貫徹到自己的教學中。

陳玉林也時刻將“童心母愛”的教育理念貫徹到自己的教學中。


“與孩子打成一片,這叫有童心;要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這叫對學生的母愛。”斯霞的一生都在踐行著“童心母愛”。而作為后輩的陳玉林也時刻提醒自己,將“童心母愛”的教育理念貫徹到自己的教學中。

采訪時記者看到,陳玉林不時和學生們玩笑互動:“有誰能說出美味的同義詞?”

“鮮美!”“大快朵頤!”孩子們七嘴八舌說出答案,陳玉林則寵溺地將酸奶遞到他們手里……


陳玉林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這叫對學生的“母愛”。

陳玉林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這叫對學生的“母愛”。


這位在小學教育扎根三十載的高級教師,既是學生眼中的“伙伴”,帶領學生們在知識的王國里徜徉,也是年輕老師心中的“大哥”,為后輩傾囊相授不計回報。

“斯老師讓我懂得,教學的過程是老師和學生心靈相約的美好過程,也是創造真善美的過程。”陳玉林說。

站在你曾經的講臺:一代代教師薪火賡續

令陳玉林驕傲的是,自己鐘愛一生的事業后繼有人。在當年畢業合影上,站在第三排左三的學生李媛秋早已成為同行,37歲的她是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小學部的一名科學老師。


這張珍貴老照片距今已經25年。

這張珍貴老照片距今已經25年。


“當老師是我從小的夢想。作為一個從南師附小走出去的孩子,斯霞奶奶和陳老師對我影響至深。”李媛秋還記得,那時斯霞奶奶幾乎每天都會出現在校園里,會很慈愛地摸摸孩子們的頭,問問孩子們吃得好不好,作業多不多。耳濡目染中,李媛秋對由斯霞倡導的“童心母愛”理念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也順理成章地帶到了她如今的工作中。

“愛是不斷傳遞的過程。”在李媛秋看來,教師對學生最大的影響不是教會了多少知識,而是將自己活成學生的榜樣,讓他們成長為比榜樣更優秀的人。


李媛秋也會將“童心母愛”的理念用到課堂中。

李媛秋也會將“童心母愛”的理念用到課堂中。


“小學時,陳玉林老師就教會我,教育必須建立在愛的基礎上,只有真正去愛孩子,你的教學方法才真正有效。”李媛秋說。

“站在斯霞老師等前輩曾經的講臺,送走一屆又一屆的學生,愛的教育在時光的流逝中不斷延續。”這是陳玉林、李媛秋的心聲,更是無數堅守三尺講臺的教師們共同的心聲。

擇一事,終一生。正如這張畢業照所示,一代代教師正接續前行、薪火賡續。

策劃:田梅 涂珂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楊玉梅 葛靈丹/文

王詩宇 郎從柳/攝

通訊員:孫權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