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水期的江西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要借助無人機視角才能讀懂它的魅力。500米高空的無人機鏡頭下,豐美的苔草與蘆葦構成一望無際的翠綠草洲,星羅棋布的碟形湖宛若一顆顆水晶鑲嵌其中,在南昌的生態畫卷上閃耀著奪目光芒。
8月17日,“生物多樣性之美——‘濕’意盎然的生態答卷”網上主題宣傳“行走中國濕地城市”報道組走進江西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探尋這處“世外桃源”的安瀾密碼。
贛江支流與中國面積最大的淡水湖在南昌交織,沖擊出世界罕見、中國最大的季節性內陸河口三角洲,位于三角洲前緣的南磯濕地,也成為國內最大、具有全球代表性的內陸河口三角洲濕地。
支流作扇骨,灘涂為扇面,獨特的地理環境為南磯濕地這把“懷袖雅物”鋪染了不同季節的圖景?!霸谪S水期,南磯濕地三角洲的地貌會隱在鄱陽湖湖水下,一片波光粼粼。而枯水期,河床浮出水面、水草恣意鋪陳,僅留下我們現在看到的碟狀湖泊?!苯髹蛾柡洗墲竦貒壹壸匀槐Wo區管理局局長胡斌華指著遠處說道。在南磯濕地,大大小小的碟形湖共有40多個,每個碟形湖面積從4000畝到20000畝不等,構成了保護區鳥類棲息地主體。
“碟形湖有湖泊、有淺灘,這為生物多樣性提供了絕佳生境。植物、昆蟲、魚蝦、候鳥在這里和諧共處、生生不息,構成了一個完整、穩定的濕地生態系統?!焙笕A介紹,如此天然的鳥類“食堂”,也讓南磯濕地成為東亞至澳大利西亞水鳥遷飛通道上的重要節點。據統計,保護區已經吸引東方白鸛、白鶴等近90種20多萬羽候鳥來此越冬棲息,其中70%以上的水鳥在碟形湖棲息覓食。保護鳥類及其生境,成為保護區的重要使命,舉足輕重的碟形湖也成為保護工作的重要抓手。
碟形湖成為“水鳥天堂”的奧秘在于其水文節律。當淺灘的食物被鳥兒取食殆盡就需要開閘放水,水位下降,新的沉水植被又會為鳥類提供豐富的食物。蓄水、控水、排水,無一不需要人參與管理。為了保護好水鳥及其棲息地,2020年12月,保護區管理局聯合所在地政府及各個村委會,開展名為“協議管湖”的社區共管行動。
“協議管湖,就是保護區給資金、給方向,鄉村出人,管水位、管設施、管環境、管控人為活動。雙方簽訂合作協議,把缺少管理的子湖泊管起來?!焙笕A介紹,到2021年7月,南磯鄉所有村委會都加入“協議管湖”行動,納入到共管的子湖泊有12個,面積約10萬畝。這不僅為遷徙水鳥和原生物種提供優質棲息地,也為當地退捕漁民提供了生計。
諸多保護舉措的成效,也正被保護區的監測數據所見證?!耙郧埃Wo區的東方白鸛大約1000只。2022年,我們一天最多監測到3700只,這足以說明保護區能夠給他們提供優質生境?!苯髹蛾柡洗墲竦貒壹壸匀槐Wo區管理局宣教科科長萬松賢欣喜地說。
從2004年開始做鳥類監測,到如今覆蓋環境、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監測,保護區的科研監測領域日趨完善,也在為濕地的科學保護管理提供越來越精準的依據。“濕地中植物的分布、鳥類群落的變化,都在給我們傳遞信號。分析這些信號背后的原因,能更好地評估當前的保護策略是否合適,也能為候鳥到來做好準備。”萬松賢說。近年來,保護區還設立視頻監測監控站點,提升濕地全天候監測能力,以“人工巡護+智能監測”的形式全力保護濕地生態。
大自然的恩澤造就了南磯濕地的秀美風光,人們的悉心呵護,得以讓這里候鳥云集、生生不息。眼前這片南磯濕地,正以蓬勃之姿,迎接更多候鳥的到來。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記者 王心婷 強慧娟 高波 吳家俊 雷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