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已至,季節變化導致冷暖交替,讓人猝不及防。近期,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針灸科門診因為面癱前來就診人數明顯增長,其中多為中青年。
30歲的陳先生是一名網約車司機,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經常開車至深夜。25歲的王先生是一名工人,經常上夜班,日夜顛倒成了他的常態。前幾天,兩人都是在起床的時候發現自己嘴歪了,半邊臉不能動,刷牙都漏水,陳先生甚至還能明顯感覺到耳后疼痛,耳部不適,舌頭發木,味覺減退,于是趕緊來到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針灸科就診。經針灸科主治中醫師潘琳釤細致問診、查體,并做了相關檢查后,診斷為周圍性面神經麻痹,中醫稱為面癱。“我以為我只是普通感冒,沒想到竟然是面癱!”陳先生說道。
近期,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針灸科接診面癱患者近二十人,其中多為中青年。“這些人平時工作都比較忙,生活壓力又大,熬夜更是家常便飯,氣溫的變化很容易被他們忽略。”潘琳釤說道。
面癱,顧名思義就是面部表情肌癱瘓,是以口眼歪斜為主要表現的一種常見病。還常伴有鼓氣、吹口哨漏氣,刷牙漏水,食物殘渣滯留在一側牙齦等癥狀。根據面神經受累部位的不同,還會出現味覺消失、聽覺過敏、淚液和唾液分泌障礙、耳后劇痛、外耳道和鼓膜皰疹等其他臨床表現。該病目前確切病因未明,一般認為是因面神經本身或其外周病變誘發的非化膿性面神經炎,比如面神經本身受了風寒、病毒感染,局部神經營養血管痙攣導致供血障礙,面神經缺血、水腫,使神經受壓,進而產生的面神經麻痹。
立秋時節后出現大量面癱患者,正是因為這多變的氣候給空氣中的病毒、細菌提供了溫床,讓他們開始蠢蠢欲動。部分人群沒有根據氣候變換做出適時的飲食起居的調整,或是生活作息不規律,工作繁忙,壓力堆積,熬夜導致睡眠不足,疲憊不堪,正氣不足,邪氣入侵,提升了感染病毒的風險,乃得此病。
專家提醒,因為面癱常在受涼與上呼吸道感染后發病,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季節交替之時,要避免受寒吹風,注意保暖,保證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過度勞累和長期的精神壓力,控制好基礎疾病,預防面癱的發生。一旦出現口角歪斜,一定要及時就醫,萬萬不可掉以輕心,以免延誤病情留下后遺癥。
通訊員 殷舒月 羅鑫 現代快報+記者 任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