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電詐集團騙至緬甸一年的中科院博士張先生再次引發關注,他首度通過社交平臺報平安,同時向全社會表達感激之情。張先生是不幸的卻又是幸運的,在經歷了人間地獄般的折磨后,他得救了。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于無事之前。完善反詐立法是保護人民群眾免受電信網絡詐騙侵害的基礎。作為每個公民,更應該增強自我防范意識,提高對網絡電詐的辨別能力,從源頭杜絕上當受騙。今年火出圈的反詐題材電影《孤注一擲》中有這樣一句發人深省的臺詞:“人有兩顆心,一顆是貪心,一顆是不甘心。”面對天降誘惑,控制自己的欲望確實很難,我們能做的,就是培養自己的反詐意識,在各種反詐宣講活動中、在各式各樣的詐騙案例里,共同營造全民反詐的社會氛圍。讓具有高度欺騙性的謊話變成一眼戳穿的笑話,提升自己對網絡信息、電信信息的識別能力,實現真正的全民反詐。
有詐必反,必須要牢固樹立將反詐進行到底的信心和決心,要在全社會營造人人喊打的濃厚氛圍。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部署下,電信網絡詐騙已然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習近平總書記對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時強調,加強法律制度建設,加強社會宣傳教育防范,推進國際執法合作,堅決遏制此類犯罪多發高發態勢。整治網絡電詐,重點在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的施行賦予了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相應的責任和義務,讓他們在法律之光的照耀下,持續吹響打擊網絡電詐的號角,全力打擊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
有詐必反,不僅要人人喊打,更要人人會打。張先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他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向外界求助,這樣的方式不太容易暴露。可以說,張先生是成功反詐的典型,既有膽識更有智慧,他成功運用詐騙集團不擅長不掌握也不容易發現的途徑和方法,向外界精準傳遞出了求救信息。當前,2023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正在全國如火如荼地舉辦。各地各部門要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深入宣傳電詐危害,讓人人掌握反詐技能,為國家整治電詐,構筑國家網絡安全屏障,進而真正實現天下無詐。
有詐必反,必須要堅持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工作常態化,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反詐成果。自我國全面開展打擊緬北涉我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行動以來,戰果斐然,已累計抓獲一千余名緬北涉詐犯罪嫌疑人。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掛牌督辦第三批5起特大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堅持內外聯動,全力打團伙、摧網絡、斬鏈條,深挖組織者、領導者及幕后“金主”,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當下,我國正逐步建立起“全民反詐”機制格局,力求做到上下聯動、多管齊下,群防群治、形成合力,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必能乘著全民反詐的良好態勢,將電信網絡詐騙削株掘根、一掃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