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不負“濕”與遠方, 擦亮世遺“金名片”,打造綠色生態“鹽城樣本”

每一天,鹽城從寬闊綿延的海岸線醒來。

海風吹動,葦蕩作響,成群的鳥兒在藍天上翱翔;結伴的麋鹿在矮草中嬉戲,在灘涂上奔跑——在鹽城黃海濕地,隨時都能感受到這塊“自然饋贈之地”的生命活力。

作為我國第一處濱海濕地類世界自然遺產,鹽城黃海濕地日益成為更多人心中的“詩與遠方”。成功申遺四年來,鹽城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濕地保護的重要指示要求,充分發揮濕地資源優勢,彰顯世界自然遺產效應,切實守護好黃海濕地這一方凈土,全力推動濕地保護與世界自然遺產可持續發展,努力打造美麗中國的“鹽城范例”,為全球生態治理和可持續發展貢獻鹽城智慧。

精心守護濕地遺產

潮起潮落,飛鳥翔集,和慕名而來的游客,構成一幅自然和諧的美好畫面……鹽城孕育著太平洋西岸和亞洲大陸邊緣面積最大、生態保護最好的海岸型濕地,擁有582公里海岸線、76.97萬公頃濕地,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的中心節點。

2019年7月5日,在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全球第二塊潮間帶濕地遺產,我國第一處濱海濕地類世界自然遺產,標志著我國世界遺產從陸地走向海洋。

鹽城黃海濕地成功走向世界的背后,是這座城市守護最美生態的“大文章”。

濕地豐富,人口密集。作為全國首個濱海濕地類世界自然遺產,鹽城黃海濕地為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地區自然生態保護提供全新的“中國經驗”。為了保護濕地,鹽城放棄已經得到國家批準的條子泥、高泥和東沙區域100萬畝灘涂的圍墾計劃,將這些區域作為麋鹿和鳥類的棲息地嚴格保護。這一做法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申遺成功以來,鹽城堅決扛起世界自然遺產生態保護責任,積極實施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生態修復工程,實踐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推動東臺條子泥、建湖九龍口、鹽都大縱湖濕地“生態島”試驗區、生態安全緩沖區建設,不斷提高生態系統質量,恢復珍稀瀕危候鳥棲息地,生物多樣性不斷豐富。

鹽城嚴格履行《世界遺產公約》,更大力度開展濕地保護與修復,黃海濕地生態修復入選“生物多樣性100+全球特別推薦案例”,成為國內首個將“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寫入黨代會報告的設區市。其中,從一線海堤內的圍墾養殖區專門辟出720畝區域,投入百萬元進行微地形改造、濕地修復、環境整治并實行封閉管理,成功打造國內第一塊固定高潮位候鳥棲息地——“條子泥720高地”,被譽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中國樣本”。

一路探索,一路創新。加強遺產生態價值探索,成立專門機構統籌全市濕地和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管理工作;頒布實施《鹽城市黃海濕地保護條例》,讓濕地保護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繼打造“720高潮位棲息地”國際樣本后,條子泥打造鳥獸共生“新樣本”,恰當處理黑嘴鷗和麋鹿兩個競爭物種之間的共生關系,成功保持兩個種群的不斷壯大;從探索“為鳥留食”的“生態+農業”模式,到推廣“金融+生態”創新試點……

深度參與全球生態治理

搭建引領生態治理的全球機制性平臺,通過國際生態朋友圈廣泛凝聚保護濱海濕地的全球共識,是鹽城這座“國際濕地、沿海綠城”持續多年的追求。

去年1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開幕式致辭中提出“支持舉辦全球濱海論壇會議”。今年,全球濱海論壇會議將在鹽城召開。

全球濱海論壇會議是鹽城歷史上承辦等級最高的會議,也是鹽城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交出的一份年度答卷。辦好全球濱海論壇會議,是讓全世界感知新時代中國魅力和鹽城風采的重要窗口,也是推動鹽城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重大機遇。

當前,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導,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格局,全力以赴謀劃好、舉辦好全球濱海論壇會議,充分展現鹽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實圖景,切實把重大活動效應轉化為地方高質量發展動力。

說起全球濱海論壇會議,不得不提黃(渤)海濕地國際會議。自2017年起,鹽城連續4年成功舉辦的黃(渤)海濕地國際會議,成為濱海濕地和遷飛候鳥保護的重要國際交流平臺。在此基礎上,相關國際組織呼吁建立多利益相關方參與的全球濱海區域交流合作平臺,專家學者建議依托中國“黃(渤)海濱海濕地研討會”主辦全球濱海論壇會議。2022年1月,由自然資源部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全球濱海論壇(預備會議)在鹽城舉辦,會議通過《關于建立全球濱海論壇的倡議》,正式組建論壇的國際籌建工作組。

手握世遺這一金字招牌,以國際濕地城市建設為契機,鹽城持續加強國際生態合作,持續助力國家二期申遺,推動2023全球濱海論壇會議籌備工作,加強與瓦登海世界遺產地的友好交流,共商籌建瓦登海—黃海世界遺產聯絡合作機制,進一步擴大國際朋友圈,主動參與全球生態治理話語體系構建,為譜寫全球濕地保護新篇章作出鹽城貢獻。

積極開展科研合作與交流。市濕地和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管理中心推進與劍橋大學、韓國慶北大學、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紅樹林基金會等國內外科研單位、NGO組織的合作,深化與自然資源部國土整治中心、英國皇家觀鳥協會等單位的合作平臺建設。積極爭取NbS亞洲中心落戶鹽城,圍繞NbS的應用實踐、標準制定等方面開展工作。成立由國內自然生態與遺產保護相關領域權威專家組成的鹽城市黃海濕地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管理專家委員會,持續加強遺產地保護管理工作的科學決策與規范管理。

促進濕地生態價值轉化

荷蘭花海打造“愛上夜花海”盛夏旅游季;中華麋鹿園推出小學生暑期研學游;丹頂鶴濕地生態旅游區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方式會客……鹽城喚醒“多巴胺”之夏,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避暑熱門“打卡地”。

守護綠水青山就是守護百姓的“金飯碗”。鹽城不斷擦亮“世界自然遺產”和“國際濕地城市”兩張國際名片,推動生態價值多元轉化,把生態高顏值變成經濟高價值。

世遺效應不斷放大。去條子泥觀鳥,“灘”玩,看日出;到黃海森林公園騎行,度假,“森”呼吸;賞鶴舞鹿鳴、看勺嘴鷸賣萌等黃海濕地特色旅游備受追捧,成為世遺品牌效應加速轉化的生動寫照。2022年,東臺西溪天仙緣、建湖九龍口入選全國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優選項目,鹽都仰徐村創成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射陽、鹽都、亭湖3個縣(區)創成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數量全省最多。

全域旅游效應逐步彰顯。鹽城市以兩個國家級保護區和條子泥等區域為重點,加快建設“探秘自然遺產、戲水湖蕩濕地”等五條文旅產業帶,打造世界級濱海生態旅游廊道。依托田園風光,扎實推進城郊都市休閑圈和里下河水鄉風光帶、沿海灘涂風光帶、古黃河生態風光帶等美景建設。依托長三角高端化康養市場,加快長三角康養基地、大縱湖療休養基地、大洋灣康養基地等建設,創建國家級康養旅游示范基地。

“綠”風勁吹之下,碳排放權也可質押融資。鹽城積極探索黃海濕地生態銀行試點工作,推動濕地修復資金由“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去年8月,江蘇省首筆濕地修復藍色碳匯遠期質押貸款1000萬元在鹽城成功落地,這是全國首單基于自然的鳥類友好型生態修復藍色碳匯金融創新實踐。

遇見黃海濕地,遇見更美的鹽城。鹽城繼續傾情傾力傾智做好自然遺產地的保護修復、價值轉化,在探尋濱海濕地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最優路徑過程中,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圖景,充分彰顯“國際濕地、沿海綠城”的生態魅力、發展活力,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鹽城新篇章。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