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政經1號︱總書記強調的文化使命,江蘇這樣擔當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蘇時賦予江蘇“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任務,要求江蘇“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探索新經驗”。這既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略部署在江蘇的具體體現,也是江蘇擔負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的行動指南。



牢記囑托,江蘇大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持續推動文化強省建設邁上新臺階、取得新成效。9月19日,“努力推動江蘇在高質量發展上繼續走在前列”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加快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專場召開,展現了新時代下“江南盛景圖”的美好模樣。

精品力作活力澎湃,“文藝蘇軍”薪火相傳

文藝精品,是文化產業實實在在的“流量”。

發布會上,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梁勇公布的一組成績令人矚目:電影《守島人》等6部作品入選2022年第十六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蘇劇《國鼎魂》等4部作品連獲全國文華大獎;舞劇《朱自清》《紅樓夢》先后榮獲中國舞蹈“荷花獎”……一部部舞臺藝術精品“唱響”了江蘇文藝的澎湃活力,也為經濟發展注入力量。數據顯示,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2330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5907.2億元,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二。



前不久摘“荷”歸來的舞劇《紅樓夢》是以文藝精品創作拉動消費的典型案例,它由江蘇省委宣傳部指導、江蘇大劇院出品,匯聚了一大批優秀的青年創作人才。青年一代用年輕的視角重新解讀傳統文化,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轉換和創造性發展。在江蘇展演期間,作品更是吸引了國內外觀眾走進江蘇,觀影、住宿、消費,以文藝的力量提振消費,助力經濟發展。

不僅面向國內市場,江蘇文化更在世界大放異彩。江蘇不斷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持續深化對外文化交流,推出一批文化精品項目,建成一批對外文化交流基地,《鑒真東渡》等多部原創歌劇、昆劇《牡丹亭》等多部經典傳統戲曲出海巡演,走出一條用藝術講好中國故事的新路。蘇州“世界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南京“世界文學之都”、揚州淮安“世界美食之都”等成為獨具魅力的城市名片,江蘇文化標識特色鮮明,享譽世界。

文藝創作,關鍵在人。江蘇持續優化文化人才政策環境、發展環境,建立健全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服務生態體系,積極創造條件推動優秀文化人才競相涌現。文藝“名師帶徒”計劃,是江蘇文藝人才培養走出的特色路徑。“言傳”與“身教”、“口傳”與“心授”,三年來,百位名師帶著培養文藝英才的責任與期待,為學徒藝術人生引領方向,讓學徒藝術生命“拔節孕穗”。寬松的文藝生態環境,讓“文藝蘇軍”青藍相繼、薪火相傳。截至目前,共有43位“紫金文化獎章”獲得者、31位江蘇社科名家先后受到省委省政府隆重表彰。74人入選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活化利用延續文脈,傳統文化煥發新生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江蘇持續開展戲曲名作高校巡演、大學生戲劇展演活動,把推進美育教育和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同時持續發力傳承弘揚歷史文化根脈,提煉打造特色文化標識,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傳承弘揚,中華文明和江蘇文化傳播力影響力持續提升。

發布會上,無錫市副市長秦詠薪介紹,無錫積極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發展和江南文脈傳承創新的新模式,充分激發江南文脈的時代價值,在保護傳承中弘揚文脈,在創新發展中延續文脈。

讓古建老宅“活起來”是無錫延續文脈的創新探索。今年暑期,無錫蕩口古鎮會通館成了一處新的打卡點。館內復現了典籍制作過程,配套的會通工坊提供活字印刷、金石篆刻等體驗服務,還設置了輕食餐飲區、閱讀空間和文創展示空間,讓周邊市民得以全方位感受漢字文化的魅力。

而這處“新場館”其實是所“老宅院”,是明代藏書家、刻書家、銅活字印刷家華燧的讀書室及印書工場。通過“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的推進實施,傳統文化得以全面“活化”。目前,無錫已有列為各級文保單位的名人故居舊宅80多處,更多的“沉睡的歷史”正在煥發新生。

江蘇是“百戲之祖”昆曲的發源地,也有錫劇、揚劇、淮劇等10多個發源于江蘇本省的地方戲種。為了更好地弘揚戲曲這一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江蘇扎實推進“戲曲進校園”工作,先后出臺《江蘇省戲曲進校園實施方案》,組織一大批精彩好戲走進高校,傳統文化之美在高校里掀起熱潮,青年一代也現場“追星”,為古老戲曲注入不竭動力。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水韻江蘇”美輪美奐

文與旅相伴,旅因文而興。江蘇用文化的理念發展旅游,讓旅游更有“詩意”;用旅游的載體傳播文化,讓文化走向“遠方”,形成了具有江蘇特色的探索實踐。

發布會上,省文旅廳副廳長兼省文物局局長、南京博物院黨委書記拾峰用“融什么”和“怎么融”來“解碼”文旅深度融合的江蘇特色實踐。

新江蘇注意到,拾峰強調了藝術與旅游的融合、文旅公共服務融合以及文化遺產與旅游的融合。“要牢牢把握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的規律特點,從中找到契合處、結合點,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堅持優勢互補、相得益彰,讓文化和旅游‘融’得自然、‘合’得協調,持續釋放‘1+1>2’的效應。”

前不久,全國文化遺產旅游百強案例發布,江蘇有9個項目入選,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博物館主題、文物古跡主題和考古遺址主題的旅游,讓文旅深度融合,江蘇也成為無數游客心中的“詩與遠方”。這些項目也兼具創新價值和鮮明特色,持續擴大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賦彩人民群眾美好生活。

在融合的具體實踐中,江蘇格外注重頂層設計,先后出臺多個實施方案,將江蘇文旅融合發展布局由“設計圖”轉化為“實景圖”、讓“大寫意”成為“工筆畫”。在一系列規劃引領下,蘇州古典園林、黃海濕地、興化垛田、江南水鄉古鎮等具有獨特性、代表性的文旅地標進一步提升了國際影響力,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度假區已初步建成,30個江蘇文旅地標入選文旅部長江主題國家級旅游線路。

揚州是大運河的“起點城市”,坐落于揚州的大運河博物館被認為“現象級”文化名片,年均接待游客近300萬人次。串點成面,串珠成鏈。以大運河博物館為代表,串聯出“運河十二景”、瘦西湖景區等一大批“打卡點”。發布會上,揚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長金用一組數據展現了揚州旅游業的向好態勢:今年1-8月,全市58家A級景區累計接待游客4183.26萬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長37.69%;全市累計接待過夜游客760.17萬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長21.88%。豐富的文旅產品和配套的夜游活動,正給揚州帶來無限可能。



模范帶頭榜樣引領,文明春風沐浴江蘇

發布會上,省文明辦副主任尤健介紹,目前江蘇已創成29個全國文明城市、占全省城市總數54.7%(總數和占比均居全國第一),實現了設區市全國文明城市“滿堂紅”;深入總結推廣“馬莊經驗”,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創成273個全國文明村鎮,全省縣級以上文明鄉鎮、文明村占比分別達79%、63%。

優良的人居環境、豐富的精神生活,是江蘇孜孜不倦的追求。為了進一步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江蘇持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突出主流價值引領有力有效。

從群眾感受最強烈的地方抓起,這是江蘇文明創建的“關鍵一招”。近年來,江蘇各地深入開展文明創建活動,街角方寸之間,城市和農村文明之美悄然綻放——

有一種幸福叫“在園林里生活”。在蘇州東環高架橋下,蘇式元素花境和現代風格雕塑,搭配上嶄新彩繪立面和各式造型燈的點綴,讓原本昏暗的“邊角空間”變成了“金角銀邊”;

實現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靈魂。每月舉行一次升旗儀式、每周一次全民閱讀活動、每一名志愿者聯系十戶群眾……在徐州潘安湖畔的馬莊村,“黨建引領+鄉風潤村+產業富民”的特色經驗,讓鄉村也綻放出精神文明之花。



一名道德模范就是一座精神豐碑,一位身邊好人就是一個和諧音符。江蘇非常重視健全先進典型發現培養選樹機制:每兩年評選表彰一屆江蘇省道德模范,每季度推出一個“江蘇時代楷模”、發布一批“江蘇好人”,每周推出一位“江蘇最美人物”……無論是有著光輝事跡的道德模范,還是堅持平凡小事的身邊好人,他們都是引領社會文明風尚的標桿和旗幟。

模范帶頭,傳遞文明,是為榜樣。近年來,江蘇相繼涌現出3位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6位全國“時代楷模”、81個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46名全國“最美人物”、1362名“中國好人”,推出南醫大二附院“心佑工程”團隊等21個江蘇“時代楷模”等省級重大先進典型,形成多層次、廣覆蓋的先進典型群體,匯聚起磅礴的新時代榜樣力量。

崇德向善、共建文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已成為江蘇鮮亮的文明底色。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記者 周永金 強慧娟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