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專精特新看中國|江蘇:三年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1萬家!背后有何“硬支撐”

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型產業的重要支撐和發展動力,也是經濟發展的活力因子,更是區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引擎。9月20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國家稅務總局稅收宣傳中心指導,江蘇省委網信辦主辦,新華日報·交匯點新聞承辦的“解碼‘小巨人’——專精特新看中國(江蘇站)”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南京正式啟動。在江蘇,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不斷涌現的背后有何“秘密”?“小巨人”企業如何保持“小而美”“精而強”的核心競爭力?活動通過深入一線采訪,透視蘊含其間的高質量發展密碼。


錨定“專精特新”,練就“獨門絕技”

今年一季度,江蘇民生重工有限公司成功入選江蘇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典型案例;而早在25年前,民生重工就已經明確了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的目標:“絕不放棄鋼瓶產業,集中精力搞產品創新,搶先占領專用鋼瓶市場!”

今年,民生重工與南京工程學院合作研發出液態氧氣氫氣儲存裝置、鋰電池電解液反應裝置等新產品,不斷拓展在半導體、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市場布局。企業在手訂單已排至今年底。1-7月,企業產銷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5%,預計全年可實現銷售超12億元。

專注“窄而深”,“小塊頭”練就“獨門功夫”。十多年前,蘇州納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江必旺辭去國外的高薪工作,回國創業,專注于納米微球的技術研究。如今,納微科技已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家可以規模化制備無機和有機高性能納米微球材料的公司之一,主要產品打破了生物醫藥及平板顯示等領域關鍵材料長期由國外廠商壟斷的格局,與上百家大型企業形成合作關系,助力關鍵材料進口替代。


江蘇長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線在自主工作中

江蘇長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線在自主工作中


找準行業的“寬度一厘米”,持續挖掘“深度一千米”。江蘇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有著共性特征——長期專注主業、成長性好、創新能力強。江陰金童石化裝備有限公司專注于壓力管道元件中的鍛制管件制造,憑借過硬的質量和優質的服務讓它成為名副其實的“冠軍單品”。當家產品的優異表現,為金童石化帶來的是良好的行業口碑和源源不斷的訂單。

細看江蘇五批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不難發現,不少企業正是憑借關鍵核心技術成為行業“常青樹”。萬新光學集團在眼鏡片產業默默耕耘50年,將一枚小小眼鏡片做到極致。為補上材料方面的短板,企業重金聘請工程師持續研發,在樹脂鏡片領域、光固涂層工藝研發、光致變色材料研發等領域實現了技術突破,使得企業產品覆蓋全球6大洲、40多個國家。

構建良好生態,持續賦能“專精特新”

2011年,工信部提出“專精特新”概念。這一年,《江蘇省中小企業創新工程行動計劃(2011—2015年)》啟動。此后的十余年間,江蘇持續引導支持廣大中小企業堅持“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建立了省市縣三級聯動的梯度培育體系,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發展構建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形成了“飛輪效應”。


南京維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發人員在研發工作中

南京維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發人員在研發工作中


今年初,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深入實施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爭創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00家以上、制造業單項冠軍30家以上,搶占產業鏈發展的重要節點。隨后《江蘇省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也提出,到2025年,全省要累計培育制造業單項冠軍300家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0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萬家以上、創新型中小企業5萬家以上。

與此同時,各地也在頻頻發力。為促進“小巨人”快速增長,蘇州落實《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著力培育能夠專注在細分市場、聚焦主業且自身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不斷增加提升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數量和質量,助力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發展壯大。

無錫也制定出臺了專精特新培育計劃和具體實施辦法,通過滾動篩選將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的成長性好、專業化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產品服務特色化明顯的企業納入培育庫。據了解,目前無錫創新型中小企業入庫數量已近5000家,基本構建了較為完善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梯度培育體系。

南京則制定了專精特新企業“十百千萬”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培育單項冠軍企業30家,“小巨人”企業300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00家,創新型企業10000家。以“新能源之都”建設為牽引的常州,也提出將以創新驅動、固基強鏈、生態營造、開放合作、數實融合為主攻方向,加速打造長三角創新中軸和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在南通,聚焦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未來產業集群和重點產業鏈,也在加大“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力度。

工業“硬支撐”,助力專精特新穩發展

如今,江蘇“小巨人”企業已經實現了13個設區市全覆蓋,數量在城市間分布相對均衡,呈現出多中心性的均衡發展。如徐州聚焦工程機械、綠色低碳能源、新材料三個優勢創新產業集群,數字經濟、集成電路、醫藥健康、安全應急四個新興創新產業集群,高端紡織、精品鋼材、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三個特色創新產業集群骨干企業,分級建立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

繼續深入探究,江蘇“小巨人”背后其實是數十萬個工業企業的強大支撐。

江蘇是制造業大省,目前已實現31個制造業大類全覆蓋。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37.3%,居全國第一;10個集群入圍全國45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數量全國第一;集成電路、船舶海工、工程機械等多個細分領域產業鏈條完整,規模全國第一。此外,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41.1%、49.6%。新技術新產品不斷涌現,全國15%的領跑技術分布在江蘇,1/5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來自江蘇制造。

縱觀江蘇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四成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聚集在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超六成深耕工業基礎領域,超九成是國內外知名大企業的配套供應商,其中,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傳統優勢產業中的企業較多。

今年7月,江蘇印發《加快建設制造強省行動方案》,聚焦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和50條產業鏈“1650”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將率先探索具有新時代特征的新型工業化道路被擺到了突出位置。這其中每個產業鏈的鏈主、準鏈主,在未來產業鏈中的作用尤為關鍵,將引領整個產業鏈協同創新。而在協同創新的過程中,大量掌握“獨門絕技”的企業格外重要,可以在延鏈補鏈強鏈上有新作為。

翻閱江蘇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歷史可以發現,他們有七成以上都是在細分領域深耕10年以上,五成以上參加過行業標準制定,三成以上承擔過省級以上的重點科技項目、研發項目,每個企業平均擁有專利55個——正是這些手握“金剛鉆”的江蘇專精特新“小巨人”,未來將強有力地支撐江蘇產業鏈發展,從而進一步助力江蘇高質量發展。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胡安靜/文 周天琦 焦賢穎/圖片、視頻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