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9月20日上午,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國家稅務總局稅收宣傳中心指導,江蘇省委網信辦主辦,新華日報·交匯點新聞承辦的“解碼‘小巨人’——專精特新看中國(江蘇站)”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南京新華報業傳媒廣場正式啟動。二十余家網絡媒體記者將前往南京、蘇州、南通、徐州四地,深入采訪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細致解讀“小巨人”企業“小而美”“精而強”的核心競爭力,生動呈現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果和廣闊前景。
在經濟體系中,“專精特新”企業有其獨特性,企業規模為中小企業,但業務規模在細分領域穩居前列,擁有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規模雖小,但在產業鏈中不可替代;領域雖細,但在價值鏈上居于上游。通俗地說,即“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今年7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第五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示名單,江蘇省795家企業入圍,約占全國總數的五分之一,入圍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一。由此,江蘇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總量達到1504家,相比此前翻了一番有余。
具備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優勢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已經成為衡量地區產業硬實力的重要指標。追逐“專精特新”企業,江蘇早已擘劃出一條清晰的路線圖。今年年初,《江蘇省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發布。聚焦全省1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和50條重點產業鏈培育自主品牌本土企業,大力實施“千企升級”三年行動計劃,引導中小企業專注主業、深耕行業、強化創新,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在“培”上下功夫、在“新”上做文章、在“扶”上花力氣,不斷增強企業發展韌性和活力,江蘇“以點帶面”推動廣大中小企業向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方向發展。
“小巨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關鍵是有肥沃的土壤。江蘇省雄厚的工業基礎、產業基礎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發展構建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形成較好的“飛輪效應”。江蘇“小巨人”企業在13個設區市實現了全覆蓋,“小巨人”企業數量在城市間分布相對均衡,呈現出多中心性,江蘇各市聚焦本地優勢產業、新興產業亦配套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可以說,在專精特新賽道上發力超越,江蘇正在跑起來。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對于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來說更是安身立命之本,“專精特新”的代名詞就是制造業的科技創新。但同時也應該看到,自主創新的難度高,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更甚,這就需要聯合創新。譬如,由公司提供平臺資源,優先推薦學院的優秀創新成果在企業“孵化”、轉化和落地,合作學校提供智力資源,選派高水平的專家團隊進駐企業,共同研發新產品。在江蘇,聚“智”創新,亦能創出“小巨人”。
專精特新企業長期專注細分領域,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好、發展潛力大,是推動江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骨干力量。對政府來說,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周期長、難度大,既要用“有形之手”做好政策托舉,也要拿出“真金白銀”落下“及時雨”。江蘇稅務部門充分利用稅收大數據精準服務“專精特新”企業,個性化落實系列減稅降費優惠政策。減稅降費政策為企業補“元氣”,越來越多的企業也在強“內力”,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
網絡媒體走訪的是“專精特新”企業,但我們看到的是“小巨人”的“獨門絕技”,看到的是江蘇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大能量”。以“小”見“大”,我們期待更多江蘇精彩,躍于網中、展于屏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