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一場農業盛會,打開特大城市“豐收密碼”

9月21日上午,南京國家農高區內熱鬧非凡,伴隨著第十九屆南京農業嘉年華的開幕,全市優質農產品、農業“黑科技”等集中亮相,大家盡情領略豐收美景、共享豐收喜悅。

五花八門的優質農產品挑花眼、“四新”技術刷新農業科技上限……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本次農業嘉年華活動歷時超長、展區超大、體驗感超強,不僅是“農民的節日”和“市民的盛會”,更展示了南京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成果和美好前景,蘊藏著南京推動農業現代化的“豐收密碼”。

夯實基礎,精致規模農業保障豐收

市民在品嘗特色農產品。

市民在品嘗特色農產品。

“無想田園”“食禮秦淮”等區域公用品牌集中展銷,溧水大米、高淳螃蟹、六合獼猴桃、盤城葡萄等特色農產品五花八門……當天,主舞臺附近的農夫市集無疑成了最熱門的打卡點之一,來自各地的農民熱情兜售著自家產品,遠道而來的“城里客”提著大包小包滿載而歸。

“我們專注草莓,已經形成了育苗、種植、采摘、銷售、運輸等全產業鏈。”南京市金色莊園農產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英強介紹,歷經數年發展,公司已自建標準化設施草莓基地7400畝,訂單合作基地3萬畝,是百果園、Costco、盒馬等商超的主要供應商。2022年,公司銷售額達3.8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農夫市集。

農夫市集。

不求“大而全”,做強“精而專”,金色莊園的成長軌跡是南京都市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縮影。作為我國東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長三角特大城市,南京人多地少,土地資源不足。立足全市“人多地少”實際,圍繞千萬人口特大城市需求,我市持續推進耕地質量提升,調優種植品種結構,推動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優質優價,充分保障“米袋子”“菜籃子”供給平穩、豐富多元。

據了解,今年南京落實秋糧種植面積148.19萬畝,其中水稻127.81萬畝、玉米8.63萬畝、大豆6.82萬畝、甘薯3.42萬畝,秋熟作物長勢總體較好,秋糧豐產在望。1—8月全市蔬菜播種面積79.95萬畝,水產養殖面積約52萬畝,產量10.1萬噸。

浦口高標準農田。資料圖片

浦口高標準農田。資料圖片

萬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近年來,我市不斷完善農田基礎設施配套,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開展“三區三線”劃定,堅持良田糧用原則,把更多農地改造為“噸糧田”。記者獲悉,在已建成高標準農田145萬畝的基礎上,今年南京又落實新建面積0.52萬畝,改造提升4.96萬畝,為糧食豐產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科技賦能,現代管理技術力促豐收

打卡本屆嘉年華,除了“好吃好玩”,還會發現充滿“科技范兒”。農業生產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科技創新正在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

智慧科技大棚內種植的小番茄。

智慧科技大棚內種植的小番茄。

9月21日上午,南京農高區A館內,綠油油的藤蔓上掛著大大小小的青色番茄。相比傳統農業大棚,這座大棚給人最直觀的感受是“清新”。一排排番茄秧苗整齊劃一地生長在懸空且密封的長條形栽培基質上,均用繩子牽引著向上生長,整個種植區干凈整潔、清爽有序。

“我們采用的是無土化栽培技術,具有清潔、無污染、無病蟲害、通透性好等優點,還能解決土壤的限制問題,實現高密度種植。”江蘇省農科院信息所工作人員王寶佳介紹,水分和養料通過水肥一體化技術“直達”根部,智能化系統會實時分析作物需求,確定灌溉施肥參數,從而實現精確灌水施肥。“現在只需兩個人就能完成7畝大棚的管理工作,有效節省人力成本。”他說。

在農機展中展出的無人機設備。

在農機展中展出的無人機設備。

先進的農業技術背后,是南京卓越的農業科技創新力。近年來,我市依托厚實科教基礎,加快推進農業與科技融合,持續放大“一區一中心一實驗室”等國家級農業科創平臺領軍優勢,推進生物育種、智能裝備等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靶向突破,促進農業高新技術集中集聚發展。

南京農創中心供圖

南京農創中心供圖

截至目前,南京已建成國家及省市科研平臺80余個,打造先進農業技術應用示范場景50多個,集聚院士團隊近10個、高新技術企業60余家,集成輸出數十項創新科技和產品。全市累計建設4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創新團隊、34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科技示范基地、123個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200多個“四新”推廣示范基地,12家企業入選省級優勢特色種苗中心。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6%以上,特色農業機械化水平達68%以上,建成“無人農場”5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2.8%。

“接二連三”,農旅融合發展點綴豐收

溧水農民歡天喜地進行舞龍、劃旱船、腰鼓等民俗表演,勾勒出鄉村田野最美的秋色畫卷。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段仁虎 通訊員 朱紅生 攝

溧水農民歡天喜地進行舞龍、劃旱船、腰鼓等民俗表演,勾勒出鄉村田野最美的秋色畫卷。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段仁虎 通訊員 朱紅生 攝

發展都市農業,不但要滿足物質需求,更要滿足都市人群的精神需求。“以往農民豐收節或農業嘉年華時間通常為一個半月,此次我們按照‘周周有活動,月月有爆點’的總體要求,將活動時長擴容至線上線下持續3個月,做到持續有熱度。”活動主辦方介紹,9—11月,溧水當地將舉辦白馬花生豐收節、雪桃豐收節、富財圩螃蟹節、石臼湖藝術季、農民村晚等近20場活動,既能滿足游客全時段微度假需求,也為周邊農戶提供增收機會。

現場展出的特色農產品。

現場展出的特色農產品。

據介紹,南京農業嘉年華活動已成功連續舉辦了18屆,成為向全社會展示我市都市農業新成果、現代農業新科技、美麗鄉村新形象、農耕文化新內涵、新型職業農民新風采和城鄉和諧新生活的重要平臺,先后被國際都市農業基金會授予“國際都市農業創意與推廣杰出城市獎”,被農業農村部授予“全國休閑農業創意獎”,被中國會展行業協會評為“中國十大節慶品牌”等,累計吸引游客約750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約14億元。

將農村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經濟上的優勢,農旅融合是重要手段。夯基礎、補短板,我市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以設施完備、環境優美、鄉風淳樸、精神富足為主攻方向,加快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建成數量位居全省前列。

	位于江寧湯山街道阜莊村南京太和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栽培的彩色稻田。通訊員 馬盼盼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馮芃攝

位于江寧湯山街道阜莊村南京太和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栽培的彩色稻田。通訊員 馬盼盼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馮芃攝

鄉村有了好生態,湖光山色、田園風光就都成了“聚寶盆”。近年來,南京創意休閑、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業態不斷涌現,新發展都市農園基地13家。今年截至8月底,全市休閑農業接待游客2528萬人次,同比增長23%。鄉村休閑旅游市場加速復蘇,帶動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比進一步縮小,今年上半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鎮居民1.5個百分點。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