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節清晨,泰州市姜堰區75歲的居民鄭乃高,扛著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緩步走向旗桿,將國旗系在旗桿上,然后用力一拋,國旗緩緩升起,在場黨員干部、社區居民代表一邊齊聲高唱國歌,一邊行注目禮……如此動人場景,每天清晨7點半,都會在泰州市姜堰區梁徐街道坡嶺社區廣場前精彩上演。
“8年之前,我岳父也是個‘國旗手’,在臨終時,他對我說,要記住年年國慶升國旗,就這樣,我接過接力棒,當國旗手已有8年了。”鄭乃高說。
鄭乃高的岳父叫劉榮俊,1983年離休回到家鄉,就義務當起了村里的文明宣傳員。他利用村里紅色故事引導村民做文明守法的公民。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坡嶺先后有100多位仁人志士參加革命,22位為國捐軀。時任姜南區委副書記的林良周就是坡嶺人,在西院溝戰斗中,面對敵人的合圍,他撕碎文件,沉沒槍支,縱身跳下老龍溝,密集的子彈射向河心,林良周胸部多處中彈,他用最后一絲力氣喊道:“怕死就不是共產黨員”。劉榮俊與其他8位退休在家的老教師、老黨員一起將烈士的故事寫進《坡嶺村史》,激勵當代爭做時代好人。
1993年國慶節,劉榮俊決定舉行升國旗、唱國歌儀式,他的這一想法得到了村里鄭應松、鄭同池、林漢中、鄭其言、林月江等8名退休老干部、老教師、老黨員的響應,從這天起,8人“國旗班”正式成立。
國旗班年齡最大的89歲,最小的也有70多歲,劉榮俊被大家一致推選為國旗手,并共同約定:每天清晨升國旗、唱國歌。
坡嶺社區9組88歲的居民鄭貽枝告訴記者,2005年冬天的一個早晨,劉榮俊患感昌被送到醫院打吊針,水還沒掛好,他就要回家升國旗,孫子勸他等水掛好了再升旗,劉榮俊對孫子說:“我是國旗手,先升旗再掛水。”孫子只好送他回來升國旗,這事一傳十,十傳百地傳為美談。
“我父親和他的一幫老哥們平常就講,只要國旗班還有一人活在世上,就要一代一代保持升國旗、唱國歌傳統。”劉榮俊76歲的大女兒劉華英這樣說。
如今“國旗班”8人中,僅有退休老教師鄭應松還健在,劉榮俊等去世后,他們當初的“誓盟”一直沒有改變。
“以前是木頭桿,再后來是毛竹桿,現在是不銹鋼旗桿,30年來,五星紅旗換了一面又一面,換了4根旗桿。”85歲的老教師、“江蘇好人”鄭應松說。
今年9月,一場臺風將旗桿吹斷。坡嶺社區重新換了一根不銹鋼旗桿和一面五星紅旗,并將原先升旗的場地搬進社區操場,重新組建“國旗班”,由劉榮俊的女婿、退伍軍人鄭乃高當國旗手。
如今天天升國旗、唱國歌得到傳承和發揚,每逢重大節慶,當地男女老少都到村部旁操場上參加升旗儀式。這種執著的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坡嶺村有近10名居民被評為“江蘇好人”“泰州好人”。
“現在的國旗班,年齡最大的85歲,也有30多歲的,他們當中有老同志、有新黨員、還有好居民,天天升國旗、唱國歌已成為新常態。以此激發居民不忘先輩、熱愛黨、熱愛祖國的熱情,爭做新時代好居民新風尚。”泰州市姜堰區梁徐街道坡嶺社區黨總支書記錢俊信心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