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十年來,中國與共建國家共彈協奏曲、共繪同心圓,“一帶一路”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為全面展現這一豐碩成果,江蘇廣電總臺將于近期重磅推出大型跨國新聞行動《大道之行 筑夢絲路》,讓我們先睹為快。
十年來理念化為行動,愿景變為現實,“一帶一路”從“大寫意”到“工筆畫”。
共商、共建、共享、開放、綠色、廉潔,共贏之路成為普受歡迎的全球公共產品。
江蘇臺記者陳超:“柬埔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沿線國家之一。共建‘一帶一路’十周年給當地帶來了什么?我們在西哈努克省的西港特區找到了答案。在這,中國和柬埔寨合作共建的西港經濟特區,幾年間從一片荒蕪之地發展成為擁有175家國際企業、創造就業崗位近3萬個的超級工業園區,被譽為中柬合作的務實樣板。”
江蘇臺記者范潔萍:“搭乘中老國際旅客列車‘瀾滄號’動車組,我們從老撾的首都萬象出發,一路向北奔赴1000多公里外的云南昆明。中老鐵路是第一條采用中國標準,中老合作建設運營,并且和中國的鐵路網直接聯通的境外鐵路,讓老撾從‘陸鎖國’變為了‘陸聯國’,串聯起了聯通內外、輻射周邊、雙向互濟、安全高效的國際黃金大通道。”
江蘇臺記者李澤灝:“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孟加拉國,常年濕熱多雨,每當暴雨來襲時流經此地的帕德瑪河就把整個國家分成兩部分。不過從去年開始,由中國企業承建的帕德瑪大橋,把這千百年來的擺渡歷史徹底終結。大橋通車后可推動GDP每年增長1.5%左右,惠及人口8000萬,降低了全國貧困率約為0.84%,這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夢想之橋’。”
江蘇臺記者羅聰懿:“我現在正在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的穆加貝國際機場,7月14日,包括津巴布韋總統在內的上萬津巴布韋人,一起慶祝了這座由中國企業中江國際承建的機場新航站樓的投用。機場改擴建后,不僅可以帶動當地交通、物流、旅游等產業提升,還有效對接了津巴布韋對外開放的發展政策,可以大大地提升津巴布韋的門戶形象。”
江蘇臺記者朱曉瑩:“在肯尼亞埃格頓大學,有一所中肯共建的‘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這是2019年我國科技部認定的首批14個‘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之一。中國專家帶來中國技術,不僅讓當地的糧食產量不斷地提升,還帶動當地的農業種植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告別了‘靠天吃飯’的傳統模式。”
2023年,江蘇廣電總臺多路記者分赴17個共建國家,行程數萬里,橫跨亞非歐,尋絲路足跡,赴萬里山海,探尋熱愛與奮斗,見證交融和共贏。
“一帶一路”十周年跨國新聞行動,帶您一起看大道之行,筑夢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