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處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交匯點上的江蘇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推動向東開放和向西開放雙向互濟,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建成億噸大港10個,開通國際集裝箱航線89條。中歐班列累計開通線路24條,覆蓋歐亞近80個城市。十年間對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伙伴進出口年均增長7.2%。(10月7日央視網-新聞聯播)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落地生根、持久發展,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變為現實、從“大寫意”發展為“工筆畫”,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的光明大道。江蘇以交匯點建設為總攬,致力打造雙向開放樞紐,以“走在前列”的擔當作為添彩共建“一帶一路”工筆畫,有力助推構建新發展格局、服務全國高質量發展大局。
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契機,推動全方位高水平對外開放。江蘇是經濟大省,地處開放前沿。落實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既是重大機遇更是光榮使命。印發《關于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意見》、制定《江蘇省“十四五”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規劃》,實施國際綜合交通體系拓展、國際產能合作深化、“絲路貿易”促進、重點合作園區提升、人文交流品牌塑造等“五大計劃”專項行動,江蘇以“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姿態和擔當,高點站位、夯基壘臺,主動作為、真抓實干,共建“一帶一路”不斷取得新進展、開創新局面,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有力助推高質量發展。
走深走實“一帶一路”,發揮優勢有力有效促進“雙循環”。沿海構筑國際合作藍色海洋經濟帶,沿江構筑國際合作綠色低碳發展帶,深化陸海統籌、江海聯動,打造內外聯通的戰略通道;探索境外合作園區“重資產投資運營”和“輕資產管理輸出”模式,對接國際規則、深化產能合作、擴大經貿往來、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共建“一帶一路”的江蘇實踐,彰顯精謹細膩的“繡花”功夫。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契機促進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深度融合,人流、物流、數據流和經貿往來深度交匯,江蘇“雙向開放樞紐”的交匯點優勢愈發凸顯,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注入新的活力。
高質量打造“雙向樞紐”交匯點,為繪好共建“一帶一路”工筆畫增添江蘇色彩。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交匯點,發揮樞紐作用、支撐作用、示范引領作用,是江蘇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使命任務。以項目為載體不斷深化東中西開放合作,以境內外產業園區為載體,深入推進產業鏈補鏈固鏈強鏈;以港口城市為載體,建設長江經濟帶上的“一帶一路”戰略支點;以世界自然遺產和歷史文化名城為載體,建設國際人文交流高地……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五大計劃”專項行動,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塑造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新優勢,開放奮進的江蘇意氣風發勇往直前。(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