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京開幕。論壇主題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攜手實現共同發展繁榮”。
習近平主席在開幕式主旨演講中表示,共建“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會制度、發展階段差異,開辟了各國交往的新路徑,搭建起國際合作的新框架,匯集著人類共同發展的最大公約數。
十年絲路閃耀“民族工業之光”
作為習近平總書記親臨視察的裝備制造業企業,10年來,江蘇徐工集團遵循共商共建共享、開放綠色廉潔、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的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重要指導原則,緊抓發展機遇,加快全球產業布局,深度踐行國際化主戰略,徐工機械在絲路閃耀“民族工業之光”,大國重器進一步邁向全球。
10年來,徐工的“一帶一路”步伐,也已從單一的國際貿易向整合全球產業價值鏈為目標,擁有近40家海外子公司和300多家海外經銷商。
目前,徐工產品出口至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覆蓋“一帶一路”沿線95%以上國家和地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真正成為徐工的核心市場。
2022年,徐工海外市場大幅增長,國際化收入占比超過30%;今年上半年,徐工實現國際化收入209億元,同比增長33.5%,國際化收入占比升至40.75%,比上年度的29.67%提高了11.08個百分點,多數區域和多數產品均實現高速增長。
10年奮發,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徐工始終堅持“本土化”融合的原則,“徐工金”閃耀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
“一帶一路”鋪就大道同行之路
作為最早全面進入中亞市場的中國工程機械品牌,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世博會、輕軌、雙西公路、光明大道等項目,徐工標識處處閃耀,無不彰顯著徐工在“一帶一路”首倡之地走過的璀璨足跡。
共建“一帶一路”追求的是發展,崇尚的是共贏,傳遞的是希望。10年來,徐工堅持以國際化為主戰略發展方向,以徐工方案、徐工智慧和徐工力量,積極參與當地建設,與沿線國家形成了共商共建、雙贏發展的局面。
2012年12月奠基的徐工巴西制造基地,已成為中巴經濟合作的代表性項目。2014年,徐工在烏茲別克斯坦組建合資公司UzXCMG,在烏工程機械市場占有率連續多年穩居第一,并輻射至周邊中亞國家。2020年,徐工巴西銀行正式投入運營,作為中國制造業首家海外金融機構,極大支撐了工程機械在巴西乃至南美的穩健高質量發展。
徐工已經由最初貿易出口的“走出去”階段,進入到深耕本地化的“走進去”階段,并加速向“走上去”階段邁進。
10年來,徐工以多種渠道進行海外投資,主要通過跨國并購、綠地建廠、合資KD組裝廠、建立分子公司等資本融入,實現創新鏈、產業鏈、市場需求有機結合,將人員、資本和技術在國外落地扎根、開花結果。
目前,徐工全球研發中心已經成為吸引全球高端人才、支撐全球技術創新和高端市場突破的重要創新載體,研發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符合當地技術標準的過硬產品,并大大提升了徐工國內研發和全球協同研發的能力和水平。
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走實走深的根本動力,源于互利共贏的發展原則和廣闊光明的發展前景。徐工致力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享機遇、共謀發展、共同繁榮,鋪就出一條大道同行之路。
篤行大道 共建美好家園
“共建‘一帶一路’源自中國,成果和機遇屬于世界。”徐工始終牢記囑托,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同越來越多“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雙向奔赴,攜手開啟合作新篇章。
“我做挖掘機操作員已經有七年了。”對于25歲的非洲肯尼亞斯瓦克水壩工人約翰·卡帕伊來說,“更好”意味著便捷的供電,清潔的水源,還有穩定的收入。
斯瓦克水壩是迄今為止肯尼亞最大的水利民生工程,建設大壩所使用的工程機械設備超過一半都來自徐工。水壩建成后6.88億立方米的儲水量,在旱季也能保證當地130多萬居民的生活和灌溉用水。
不僅是在斯瓦克大壩施工現場,在眾多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處處可以看見徐工的工程機械設備參與建設的身影。
10年來,徐工在“一帶一路”市場合作的重大項目多達100多個,包括卡塔爾世界杯主體育場建設、非洲最大的丹格特石油煉化項目、全長5000公里的泛亞鐵路東南亞走廊項目、“中巴走廊”設施建設項目、印度尼西亞雅萬高鐵項目等等,徐工用“鋼鐵巨臂”造福“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人民。
與此同時,徐工在產品適應性研發改進、備件前移式保障、服務工程師駐點、金融工具支持、本地化貨幣結算等方面為這些項目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在堅定不移服務好“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中,徐工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10年間,徐工產品出口收入增幅近3倍。年初,徐工600余臺設備迎春出海,批量出口到“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涵蓋起重機、挖掘機、道路機械、高空作業平臺等多種主力機型。最近,徐工又有百臺性能全球領先的履帶起重機海外交付,奔赴南亞。
“激發新動能,必須向科技創新、智改數轉、綠色轉型、國際市場要發展動力,我們要在全面融入全球競爭中把中國工程機械產業的‘看家本領’練就得更強更過硬。”楊東升說。
今年,徐工在“一帶一路”沿線多國陸續建設完成海外培訓中心,充分利用大數據、5G技術,加快海外備件倉儲供給速度,為全球客戶提供及時便捷的服務。
終成大器 共享發展成果
發展的故事中,最動人的是人的改變。
“有水窖后,我旱季留在家里的時間越來越多了。”阿貝巴葉胡動容地回憶,沒有水窖的時候,旱季里他和妻子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去15公里外的水池打水,“一來一回大半天就過去了,沒那么多時間種地,也沒多余的水去澆莊稼,產量很低。”
2015年,針對埃塞俄比亞長期干旱、缺乏清潔水源的問題,徐工與中國扶貧基金會確定“非洲水窖項目”合作意向,并于2016年落成第一口“生命水窖”。阿貝巴葉胡是“非洲水窖項目”第一批受益人之一。
截至目前,徐工已持續與中國扶貧基金會合作三期“非洲水窖項目”,為埃塞俄比亞奧羅米亞州、阿姆哈拉州等地共計建造121口地上和地下水窖,直接惠及9719人。此外,徐工還向埃塞俄比亞40所公立小學捐贈40個凈水系統,幫助當地更多的學生獲得清潔的飲水、用水,該案例還榮獲“第三屆全球減貧優秀案例”。
10年來,習近平主席在3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都強調,讓“一帶一路”建設造福沿線各國人民。
徐工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通過本地化制造,幫助所在國培養了大量各類技術人員和產業技能工人;“徐工獎學金”,圓了全球學子的求學夢;疫情期間,徐工向40多個國家的合作伙伴,捐助20余萬只口罩及總價值2億多元的醫療防疫物資,積極幫助“一帶一路”沿線人民共渡難關。
從“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日起,造福人民、惠及民生,就是共建“一帶一路”不變的目標。有多大的視野,就有多大的胸懷。有多大的胸懷,才能成就多大的事業,徐工永遠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十年櫛風沐雨,十年春華秋實。“一帶一路”倡議從謀篇布局的“大寫意”到精耕細作的“工筆畫”,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也為徐工推進國際化發展帶來了良好機遇。
未來,徐工將繼續加強“一帶一路”區域的精耕細作,深化全球戰略合作布局,提升全球服務能力,不斷彰顯中國制造品牌、中國制造形象和中國制造信用,全面開啟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攀登全球產業珠峰新征程。
無線徐州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