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廢舊塑料瓶能做什么?扔掉污染環境?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的企業給出了答案:企業以廢塑料瓶為初始原料,經過分揀、清洗、干燥、熔融、紡絲等十幾道工序,做成再生聚酯。聚酯拉絲、紡紗,做成布,做成一件衣服、一個絨毛玩具,實現了生態循環經濟。
近年來,洪澤區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紡織產業鏈低碳、循環發展,為區域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聚酯作為重要的紡織原料,來源于石油,在原生聚酯生產過程中,每生產一噸就會產生2噸的碳排放。江蘇佩浦高分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每生產一噸再生聚酯切片,只消耗一噸多的廢舊塑料制品,同比原生聚酯生產過程減少1噸碳排放,并形成碳匯。按照目前國際碳匯市場價格每噸10歐元計算,公司在碳匯上就已經盈利400多萬元。再生聚酯替代原生聚酯,實現了聚酯生產環節的低碳化生產。
該公司總經理王志鵬說:“我們每年回收再利用約10萬噸廢塑料,可節省60萬噸原油資源,減少10萬噸碳排放,相當于10多萬棵50年樹木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
如果說佩浦再生是通過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具體應用,那么江蘇三聯紡織就是通過引進高性能紡織機械在生產環節降低能耗,減少能耗與碳排放的典型代表。
在生產過程中,三聯紡織全部采用低能耗機械設備,在2萬平方米廠房屋頂安裝了太陽能光伏,采用智能照明系統降低碳排放。公司副總經理陳吉祥在接受采訪時說:“通過太陽能光伏、設備的選型幾個方面,全年大約節約300萬千瓦電力,最大限度減少碳排放。”
據洪澤區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嚴國鳳介紹,“減少碳排放是國家戰略,紡織產業是洪澤區的核心產業。洪澤以打造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現代化企業為目標,深度推進產業節能減排、產品結構調整和工藝技術創新,加快推動紡織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推動企業‘智能化轉’、國家級‘專精特新 ’企業申報,引導化纖、家紡等領域的龍頭骨干企業聚焦‘核心技術、關鍵資源、知名品牌、市場渠道’等方面,建設一批重大產業項目。”
當前,洪澤區還有源涌新材料等一批重特大項目陸續建設投產,三聯新材料、宏港毛紡等企業也在實施技改擴能,聚力打造全國有影響的綠色低碳差異化纖維產業高地,努力實現“三年三百億、五年五百億、八年過千億”的發展目標,為縣域經濟振興提供強勁動力。(王平 趙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