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火升空,神舟飛天。浩瀚太空再度迎來中國人逐夢蒼穹的身影。
10月26日,搭載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30次飛行任務,也是第12次載人飛行任務。每一次的凌空而起,都承載著沉甸甸的航天強國夢。從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的任務看,極具挑戰性,不論是完成在軌輪換,還是開展空間科學與應用載荷在軌實(試)驗,或是進行艙外載荷安裝及空間站維護維修……有的任務尚屬首次,復雜性可見一斑。火箭騰空而起的那刻起,新的空間任務也正式開啟。我們永遠相信“圓夢乘組”,共同遙祝,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圓滿完成各項任務!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在充滿無限可能的中華大地上,我國多個長周期重大航天計劃正抵達收獲季。“神舟”,數十年磨一劍,這個令國人無比自豪的詞眼,一次次飛向九天之外,刷新著中國航天事業進步的“新坐標”。走過30多個春秋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埋下一粒粒創新種子,在砥礪奮進中抵達夢想的遠方,而今結出累累碩果,厚植著中國科技進步的硬實力。一路走來,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三人飛行到六人同框,從單船飛行到空間站巡天,中國航天場景之變,融合了夢想與實干、凝結著奮起和榮耀。神舟十七號接過新的“接力棒”,開啟中國航天事業奮進新航程,希冀創下更多中國“之最”。
航天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追夢的路上,航天人邁出的足跡尤其堅實。“嫦娥”探月,“天問”探火,建成中國人自己的“太空家園”……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在不同場合,頻頻提及航天精神,并不斷注入新的時代內涵,激勵中國航天以勃發之氣,巡天探宇叩問蒼穹,向著建設航天強國的目標勇毅前行。在大有可為的新征程上,航天人篤定追夢、實干興業,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行,我國航天事業揮毫潑墨,濃墨重彩,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不斷標注著跨越奮進的“時空坐標”,燃起人們對璀璨星空的無限向往。
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是人。“時空坐標”不斷刷新高度,背后是航天人勇毅向高處攀登、向“無人區”挺進的堅實足跡。神舟飛船的研發和制造實現100%國產化。這說明,面對外部技術封鎖和打壓,中國人科技自立自強的信心與意志從未動搖。不論是在實驗室里埋頭鉆研探索的科學家,還是登上飛船、遨游太空的“圓夢乘組”,或是日夜堅守,向太空傳遞“北京明白”地面信號的神舟守護者……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科技向“新”圖強的力量不斷凝聚,推動創新之花綻放星辰大海,留下了中國航天事業進步的深深足印,匯聚起科技自立自強的磅礴之力。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神舟接力傳來佳音,激勵著我國科技領域自強不息,向“新”圖強。創新之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充滿荊棘和艱辛。一項項令人無比自豪的太空奇跡,離不開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精神的厚積。微納米技術在頭發絲上“跳舞”,這是航天人的“創新浪漫”;“中國芯”的不斷涌現,是廣大航天工作者向國際公認難題攻堅克難、突破“卡脖子”技術的篤定篤行。科技自強“何以中國”?航天人用行動給力作答。
走穩走實創新之路,推動我國航天事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新時代航天人就要在“頂天”的基礎上扎實“立地”,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馳而不息、扎實有力打牢科技“地基”,以創新的“關鍵變量”撬動科技向上的“強勁增量”。(古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