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球濱海論壇會議的成功舉辦,向世界展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鹽城答卷;投資100億元的天合光能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主導產業領軍企業又添新動能;鹽城“綠能港”投產首年累計接卸量突破35億立方米,創國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投產首年負荷最高紀錄……踏上新征程,鹽城以“只爭朝夕,舍我其誰”的拼勁,勇挑重擔,實干爭先。
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閉幕后,鹽城積極展開“四個三”工作布局,即推動“三大轉化”,發揮機遇優勢、提升發展實力;擦亮“三大名片”,牢記“國之大者”、彰顯城市地位;強化“三大賦能”,激發動力活力、增強文化自信;注重“三大提升”,增進民生福祉、守牢安全底線。全市上下堅守初心使命,用好戰略機遇,努力以一域之光為全省發展大局添彩。鹽城市委書記周斌表示,“四個三”工作布局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鹽城新實踐的“任務書”“施工圖”。鹽城正圍繞“四個三”工作布局,明確牽頭領導,組建工作專班,堅持工作項目化、項目責任化、責任清單化,扎扎實實、踏踏實實,一筆一畫、工工整整把美好藍圖變成鹽阜大地上的生動實景。
鏈群并舉,提升高質量發展硬實力
9月15日,鹽城啟動重點產業鏈“十鏈百場千企”活動?;顒蝇F場,130家重點企業均為“5+2”戰略性新興產業和23條重點產業鏈上的“領頭羊”企業。積極推動全產業鏈布局,鹽城更大力度突破鏈主企業、龍頭項目、研發中心,今年累計新開工超億元產業鏈項目350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38個,鏈條完備、特色鮮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形成。
瞄準“5+2”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鹽城實施產業鏈賦能行動,23條重點產業鏈全景布局,深入到產業鏈企業端、研發端、人才端去認知、分析,洞察行業變化,把準產業鏈發展規律和動向,在強鏈補鏈延鏈上不斷展現新作為。
“去年,鋼鐵、新能源產業和晶硅光伏產業鏈開票銷售突破千億元;今年,23條重點產業鏈規上開票銷售有望突破7000億元,工業經濟總量將達1.1萬億元,這將是鹽城歷史上首次突破萬億工業總量,鹽城正著力構建‘萬億規??偭俊⑶|產業支撐、百億企業引領’的新發展格局。”鹽城市市長張明康說。
高質量項目是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鹽城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以“拼”的勁頭抓招商、“搶”的速度建項目、“實”的作風挑大梁,努力在重特大項目攻堅上取得大突破。
8月25日,天合光能10GW高效光伏電池和10GW高功率組件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在東臺經濟開發區開工,項目全部投產達效后,年可實現開票銷售200億元;9月28日,響水縣舉行高質量發展項目開工活動,15個項目總投資40.89億元,充分展現項目建設“滾動接續、壓茬推進”的良好態勢;9月30日,大豐發展大會上,高端裝備、生物制藥、新材料等領域12個高新項目簽約,計劃總投資40.3億元;10月6日,亭湖區高質量發展產業項目月度集中開(竣)工活動現場,電哥新能源移動儲能裝備項目等11個項目開工……為了讓重大項目早日簽約落戶、盡快投產達效,鹽城各板塊拼盡全力,讓一個個項目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低碳發展,打造綠色投資向往之地
9月25日至27日,2023全球濱海論壇會議在鹽城舉行,吸引來自34個國家的近千名代表,一次次對話、一場場活動、一項項成果,釋放出全力推動全球濱海地區可持續發展的積極信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愿景愈加清晰。
作為鹽城首個碳中和會議,2023全球濱海論壇會議將“綠色辦會”做到極致,通過綠色交通、綠色食宿、綠電供應和林業碳匯等方式完全實現碳中和。會議期間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為248.431噸二氧化碳當量,用于抵消的減排項目是鹽城市亭湖區黃尖鎮新閘村50畝新建公益林產生的335噸減排量。論壇期間,江蘇鹽城濱海鹽沼生態修復碳匯項目簽約,這是我國首筆鹽沼碳匯交易項目,具有先行示范作用。
鹽城積極搶抓國家戰略疊加機遇,高質量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矢志不渝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力塑造綠色優勢、彰顯生態品牌。8月31日,2023中國鹽城——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綠色低碳產業發展交流會在上海舉行。雙方將共享鹽城綠色制造、綠色能源、綠色生態、綠色宜居等方面商機,進一步拓展合作空間和投資領域,攜手開創綠色低碳、互利共贏新局面。
生態稟賦得天獨厚,能源體系清潔多元,這些既是鹽城名片,更是城市擔當。聚焦低碳零碳,擦亮綠色能源名片,鹽城系統開發風光資源,加快打造千萬千瓦級近海海上風電大基地,加快新型儲能電站布局,加快突破新能源產業關鍵環節,力爭到2025年,新能源裝機規模突破2000萬千瓦,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同時,在全省先行先試低(零)碳產業園區建設,通過能源清潔化、產業綠色化、設施低碳化、管理智慧化、認證國際化“五化”并進,打響鹽城低(零)碳產業園區品牌,有序推動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為全國綠色低碳發展勇探新路,打造長三角乃至全球有影響力的綠色投資向往地。
生態動能不斷提升,生態價值持續彰顯。東臺黃海森林公園獲評全國首家零碳旅游景區,新能源產業集群入選江蘇首批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示范集群,蘇中蘇北唯一。
創新活力,推動“新”動能加速突破
能源低碳化,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強勁支撐。近年來,海洋可再生能源越來越受到重視。作為全省海洋可再生能源領域唯一的重大集成創新平臺,江蘇省沿海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中心被列入2023年省重大創新載體項目。該平臺自去年落戶鹽城以來,載體建設不斷完善,重點項目陸續落地,中國科學院電工所“創新使命”沿??稍偕茉醇夹g實驗基地、江蘇海上風電實驗室、悅達氫電耦合創新中心等13個項目成功簽約,逐步形成發展潛力大、帶動作用強的創新型產業集群。
鹽城接續開展科技創新突破年、推進年、提升年活動,在育后勁、創平臺、提質效、優環境等方面持續發力,全市科技創新氛圍進一步造濃,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加強,為全市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勇當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提供有力支撐。
8月29日,鹽城高質量發展項目推進會上,一系列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彰顯出鹽城“新”的動能正加速突破。
圍繞鹽城綠色低碳發展方向和亭湖區的環保產業基礎,環保產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基地項目依托高校院所,承接園區科研平臺的成果轉化。清華的碳捕集項目由3位院士領銜,順應“雙碳”大勢,具有廣闊市場前景。中聯即送·即時配送數字經濟項目,是鹽城第一家真正意義上輻射全國的平臺企業,企業落戶第一年納稅有望超億元。
為進一步優化全市招商引資體制機制,鹽城加快形成招商引資新格局,著力招引一批有本土創新能力的產業項目、能實現本土產業化的科研項目、有未來發展潛力的種子項目、能激發產業活力的人才項目,力爭全年新引進或新設立科技型企業1000家。
鹽城探索“域外創造孵化+鹽城轉化制造”新機制,在北京、上海、深圳和南京建設鹽城離岸科創中心,統籌構建“4+X”域外科創格局,全市已建成離岸孵化載體17家,入駐企業和項目139個?!叭谌腴_放格局的意義在于組合世界上最優秀的資源,和優質資源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不盲目追求都要為我所有,而是多層次構建‘為我所知、為我所用、為我所有’的能力組合。”周斌說。
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沒有捷徑,唯有實干。鹽城滿格狀態再出發,發展動能越來越足、勢頭越來越強、成色越來越好,在新賽道上不斷創造出更多精彩。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卞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