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專家談主動脈夾層患者救治:“把病人生命放在第一位,才是金標準”

最近醫療劇《問心》火了,里面有段劇情講一名患者的主動脈夾層快破裂了,心外科醫生生死關頭跳過主動脈CTA(非創傷性血管成像)檢查,急診上臺手術,引發熱議。在手術前必須要做CTA嗎?如何兼顧手術的快速和安全?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南醫大二附院)副院長、心血管中心主任李慶國表示,對于主動脈夾層的病人來說,時間就是生命,以挽救病人的生命為第一,這才是金標準。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了做到這一點,南醫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建立了主動脈夾層綠色通道,在技術上則不斷突破創新,真正實現了一切以病人為中心。

△ 李慶國(左一)給患者做手術 通訊員供圖


以挽救病人的生命為第一,這才是金標準

最近大火的醫療劇《問心》引發廣泛關注,特別是其中一個關于醫療流程的話題備受熱議。患者突發胸痛被120送到醫院。入院后林醫生緊急做了心超檢查,發現有心包積液,升主動脈有內膜片飄動,綜合患者的情況考慮,林醫生覺得肯定是(A型)主動脈夾層。此時,有醫生發現升壓藥對患者已經不起作用了,而CT室很忙,插隊還需等待。這種情況下,林醫生覺得應該立即進行手術。

可這個決定立即引起了其他醫生的擔憂:CTA還沒做,怎么能手術呢?這不符合流程。但林醫生覺得患者情況危急,直接將患者推向了手術室。后來手術成功,患者順利出院。不過因為違反流程,林醫生及其手術團隊被醫院通報批評。

李慶國介紹,主動脈是直接從心臟的左心室發出、最粗大的動脈,是人體整個動脈系統的源頭。主動脈夾層是各種病因導致主動脈壁壓力增加或結構變化,血管內膜出現破口,在高速、高壓血流沖擊下,內膜與中膜分離,血液注入,形成“假腔”。這是一種有致命危險的危重疾病,其中最危險的就是A型主動脈夾層。

主動脈夾層患者在手術前必須要做CTA嗎?李慶國表示,診斷主動脈夾層的方式有很多種,包括磁共振、CTA、主動脈造影、心臟超聲等,而CTA只是其中一種。“主動脈夾層病情兇險,時間就是生命。救治時間每降低半小時,就能降低0.5%的死亡風險,面對病人,以挽救病人的生命為第一,這才是金標準。我們每年都能接診幾例這樣的病人,他們雖然沒有做CTA,但是只要其他的診斷方式能確診是主動脈夾層,情況危急,就直接可以從急診室到手術室進行開刀了。”他說,王先生(化姓)就是最近他們搶救成功的一名患者。

突發主動脈夾層,綠色通道緊急手術救了他

近日,王先生凌晨睡夢中突發劇烈胸痛、呼吸困難,被120送到當地醫院,當醫生準備做CTA時,王先生突發心跳驟停3分鐘,經過按壓搶救過來,后心包穿刺顯示有心包積液,心臟超聲提示主動脈夾層,當地醫院緊急聯系了南醫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

醫院接到消息后,立刻啟動了主動脈夾層綠色通道。患者主動脈夾層有心包積液發生過心跳驟停,主動脈隨時破裂的可能性極大,如果按照常規來到醫院檢查主動脈CTA,極有可能等不到上臺的機會就破了。為了兼顧速度與安全,當天12:45患者一到南醫大二附院位于邁皋橋院區的心血管中心,提前嚴陣以待的超聲醫生孫曉艷和呂曉鳳立即檢查超聲,“看下心臟大血管”“看下頸動脈”“看下股動脈”,與此同時急診科護士進行術前血常規檢查,“好了,去手術室”。經過檢查患者升主動脈有內膜片,確定A型主動脈夾層。

患者夾層快要破裂了,需要立刻手術,不急診過床,不入監護室病房,患者躺在120擔架車上從急診室直接送到手術室。接力棒傳給了早已等候在手術室門口的主刀醫生王波、麻醉醫生姚昊和醫生周懿。13:05患者入手術室,麻醉中;13:10患者心跳呼吸驟停,立即一邊心肺復蘇,一邊建立體外循環;13:20開始手術;20:55回監護室。目前,王先生正在監護室處于恢復過程中。

據了解,“主動脈夾層綠色通道”在南醫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已24小時常規開展。十年來已累計完成主動脈夾層A型1200余例,中心搬遷至邁皋橋院區后,開診一年來已完成100余例。

術后10分鐘拔管,新技術助力患者快速康復

無獨有偶,10月22日凌晨6時,顏先生(化姓)起床后出現四肢無力,手腳麻木癥狀,在當地市人民醫院確診為A型主動脈夾層。當13時55分被轉到南醫大二附院邁皋橋新院區的急診,因為有綠色通道,患者實現了“到院即入院”。

手術過程中,李慶國運用David(保留瓣膜主動脈根部置換術)這一先進術式為患者保留了自體的主動脈瓣,從而避免了患者終身服用抗凝藥以及人工生物瓣膜老化的問題,最大程度改善了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在手術團隊、麻醉體外循環團隊以及護理團隊的共同努力下,麻醉科醫生姚昊在術后10分鐘就拔除了氣管插管,恢復自主呼吸,手術后第二天即轉出ICU。這也是南醫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今年第四例A型主動脈夾層術后實施ERAS理念下的“麻醉快通道技術”。

李慶國介紹,麻醉快通道技術是在保證患者生命體征安全和呼吸功能良好的前提下,維持深麻醉狀態進行拔管,是舒適化醫療理念指導下推行的高級拔管技術。它可以讓患者在手術后迅速恢復自主呼吸。相較傳統拔管技術需要患者在心臟手術后停留在ICU 4到6個小時,采用這項技術的患者可以在術后5到10分鐘內完成氣管插管的拔除。

據了解,目前該技術主要應用于少數簡單心臟手術,南醫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在充分評估下,率先將該技術應用于重大的心臟手術患者中,比如正中開胸房(室)間隔缺損修補、瓣膜成型或置換、小兒側開胸房(室)缺損修補、法洛四聯癥、三尖瓣下移等。對于大血管手術快通道拔管,在中心已做到常規評估,能拔盡拔,從而加快患者恢復,大幅度減少痛苦感受。同時大大縮短了ICU住院時間,為患者節約大筆治療費用。

通訊員 陳艷萍 現代快報+記者 任紅娟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