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泰興市河失鎮沈丁村村民葉玉蘭家喜事連連,順利搬進新建好的房子后,鄰居葉某經常過來串門,兩家人相處和諧。葉玉蘭說:“多虧了村里的矛盾調解會幫我解決了矛盾,現在房子建起來了,鄰里和諧,生活有了新奔頭。”
之前因為鄰里糾紛,葉玉蘭家建房手續遲遲未能辦理,沈丁村“六會”成員利用“聽訴日”矛盾調解會,合理化解矛盾。葉玉蘭的經歷是河失鎮通過“共同理、大家評”工作法成功解決糾紛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河失鎮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找準群眾需求“落針點”,理清基層群眾矛盾糾紛“一團麻”現象,以“一碗水”端平的態度,創新打造了“共同理、大家評”工作法,設立“聽訴日”矛盾調解會,創新公開評議機制,切實將矛盾糾紛防范在源頭、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河失鎮連續三年信訪總量同比下降50%,初信初訪下降70%,矛盾糾紛調處率達99%,群眾滿意度明顯上升。
知人、知事、知情,理清糾紛底數
同心村網格員姚紅梅反映,村民殷有芳因與承包大戶殷紅有矛盾,將通往承包田的水管堵塞,嚴重影響200多畝田間排水;劉官村網格員錢慧排查出網格內兩起人員傷亡交通事故等大小矛盾糾紛50多條;印莊村黨總支書記張萬華梳理了村內魚塘被破壞、老人徐某的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等6類矛盾糾紛……
今年1-10月,河失鎮的網格員累計梳理出各類比較突出、急需解決的矛盾糾紛61件。河失鎮網格每日、村居每周、鎮級每半月都要共同排查矛盾問題,理清糾紛底數。
基層矛盾糾紛化解,首先要打好“預防針”。河失鎮堅持預防為主、排查在先,將矛盾糾紛第一道防線建到網格,構建起了網格員排查、村居“聽訴”和黨委研判的三級矛盾預防機制。在河失鎮的64個網格內,64名網格員依靠“鐵腳板”,每天堅持上門走訪,梳理群眾矛盾糾紛,努力將苗頭、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每日的網格內進門入戶走訪讓網格員做到了提戶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的“三提三知”。河失鎮通過建立網格微信群,推送服務二維碼,堅持每日開展入戶走訪和亮職責亮身份“一訪雙亮”活動,第一時間上報發現的問題,確保全面掌握各類矛盾糾紛。
各村每周三的村居“聽訴日”上,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分工鎮干、“三官一律”、法律明白人、村居民代表等下沉“網格服務站”,面對面聽群眾提問題、談訴求、講意見,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對于一些突發事件、熱點事件,河失鎮定期召開研判會,通過匯聚全鎮網格排查、干部走訪、部門掌握以及“12345熱線”“110非警務”“陽光信訪”等線下線上矛盾糾紛數據,對各種重點問題、重點糾紛信息進行專題分析,確保底數清、情況明、動態準,研判可能發生外溢、上行的重點矛盾糾紛,列出預警清單,實施及時預警。
理情緒、理頭緒、理思緒,理清糾紛癥結
今年5月,地處河失鎮的泰東公司一名外省勞務派遣工人唐某,在工作期間突發腦溢血被送往醫院搶救治療,40多名同鄉工友和親屬情緒激動。河失鎮一方面全力協助公司、家屬對患者進行搶救,另一方面迅速組織鎮派出所、司法所、信訪辦和法律服務所等工作人員對事件進行研判分析,邀請泰興市人社局專業人員現場指導、監督。最終,在與唐某簽訂賠償協議后,河失鎮司法所舉一反三,對公司所有的工程承包、勞務等合同進行了全面審查,并主動發函解除了無資質人員與該單位的勞務合同,規避了潛在風險。
河失鎮聚焦突發事件中矛盾糾紛處理重點,在“共同理、大家評”工作法中,以“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思路,對發現的矛盾糾紛采取理情緒、理頭緒、理思緒的方式,巧妙化解各方矛盾,最優化解決問題。“面對突發事件中的矛盾化解,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理順情緒,防止矛盾激化。”河失鎮黨委副書記張志棟介紹,全鎮以村(社區)矛盾糾紛調處工作站為陣地,利用調委會、治保會、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反詐禁賭會“六會”等自治組織,通過“聽、談、勸”等方式,及時理順安撫群眾情緒。
在矛盾糾紛處理中,他們堅持“理好思緒,防效果不佳”的思路,對于政策性較強的矛盾糾紛,明確由村(社區)法律顧問釋法明理、依法化解;對于界限模糊、雙方各執一詞的矛盾糾紛,邀請鄉賢能人居中調解、促成和解;對村(社區)無法解決的矛盾糾紛,由鎮黨政領導牽頭負責,最終促成矛盾雙方心平氣和地解決糾紛問題。
專家評、群眾評、自己評,端平“一碗水”
最近,河失鎮三軍村村民葉某的心情非常舒暢,堵在心頭10余年的田地界址矛盾得到合理化解。
10多年前,因與后鄰發生界址糾紛,導致葉某的承包田不足和鄰居的經濟田不均、不上交等矛盾。今年夏天,在村里的“聽議日”矛盾調解會上,雙方各自講述了理由。為解決問題,河失鎮相關部門組織村網格員、老黨員、群眾代表、鄉賢等人,就葉某承包田的問題進行協商。同時,邀請泰興市農業農村局專家到場,向村民講解關于承包田和經濟田方面的政策。泰興市信訪局和鎮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廣泛征集民意,摸清生產小組的經濟田家底,做到一戶一檔,并對軍田4組已經理清的近40畝經濟田全部征收,不但化解了多年信訪積案,也為村集體增收幾十萬元,為泰興市面上解決經濟田問題探索了一條路經。
為了確保解紛效果,河失鎮在“共同理、大家評”工作方法下,創新公開評議機制,引入多方參與、公正評議程序。發揮專業力量做好點評。邀請行業主管部門和“三官一律”等相關人員擔任“調解主持人”,從法律、法理的角度,對矛盾糾紛開展針對性點評,提出專業性調解建議,確保一般性矛盾糾紛在調前點評階段得到化解,重大復雜問題導入眾評程序。從“六會”組織中挑選“有公信”“會拉呱”的“五老”人員,綜合運用法律法規和“村規民約”,對矛盾糾紛客觀公正評議,對矛盾雙方進行勸解,由主持人綜合大家意見,形成調解結論,組織雙方當事人簽訂調解協議。
在工作中,河失鎮還對“共同理、大家評”發現的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工作短板問題,舉一反三,及時推動整改,不斷提升效能。針對一些糾紛調解后履行不到位的問題,建立督促機制,由“六會”等人員督促當事人履行調解協議或通過司法確認等程序增強效力;針對一些婚戀家庭、鄰里糾紛“一調了之”、出現反復的問題,明確矛盾糾紛調解結束一個月后,由鎮矛盾糾紛調處中心采取電話溝通、問卷調查、入戶走訪等形式回訪雙方當事人,防止反復甚至反彈;針對環境整治、征地拆遷等矛盾糾紛高發領域、群眾反映高頻問題,堵塞機制漏洞、完善服務體系。
民有呼我必應,民有求我必解。河失鎮黨委書記焦磊華介紹,通過學習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形成了現在的“共同理、大家評”綜合解紛工作法,在妥善化解和處置群眾矛盾、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優化基層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近年來,該鎮的經驗做法榮獲“泰州市政法工作創新獎”,被江蘇省委依法治省辦充分肯定并要求在全省學習推廣,河失鎮也被評為全省信訪系統“2020年人民滿意窗口”建設質量提升工程示范單位、“2022年全省城鄉基層援法議事范例單位”。“我們將繼續加強實踐探索,深化源頭治理,推進‘三治’融合,最大限度地將各類矛盾糾紛解決在早不發酵、解決在小不上行、解決在易不升級,保障全鎮穩定和諧,持續書寫強鎮富民新篇章。”焦磊華說。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陳珺璐
通訊員 蘇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