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通”巡邏隊、“和事佬”調解員、“一點通”監督平臺......近年來,江蘇省如皋市著力創新和加強基層社會治理方式,不斷優化和提升治理能力,以數字化、智能化、精準化服務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持續用“繡花功夫”織密為民服務“暖心網”,兜起基層治理“大民生”。
以“心”換“新”,延伸治理“觸角”
“我經常在附近這一帶送外賣,被聘為流動網格員幾個月了,社區為我們提供了便捷與幫助,我也想為社會做點貢獻。平時走街串巷的時候如果看見公物損壞等情況,就順手拍張照發群里,感到很光榮?!蓖赓u小哥李萬泉自豪地說道。
近年來,快遞、外賣、網約車等新業態迅猛發展,新就業群體數量日益增多,他們穿行在大街小巷,服務著千家萬戶,已然成為助力城市建設的重要力量。
在如皋市如城街道,一座座“暖心驛站”為新業態從業人員提供了歇息休閑、應急服務的去處,空調、微波爐、充電寶、藥品等一應俱全。如皋不斷推出暖心舉措,讓新就業群體切身感受到文明城市的溫度,從而激發他們共建大美城市的熱情,更好地融入城市治理格局,實現從“服務對象”到“治理力量”的轉變。
聘請快遞員、外賣小哥為流動網格員,發揮“流動哨兵”、“移動探頭”作用;網約車司機與困難群體、孤寡老人等對象結對幫扶,隨呼隨到為他們解決出行問題;開展網絡主播交流會,幫助農民掌握短視頻直播帶貨技巧……越來越多的新業態新就業群體與基層治理的“雙向奔赴”,成為和諧美好城市共治共建共享的“生力軍”。
“指尖”監督,發揮“線上”優勢
“上次我反映的垃圾堆積問題已經解決了,現在環境干凈又整潔,感謝你們!”日前,如城街道紀工委對群眾通過“監督一點通”平臺反映的投訴辦理結果和滿意度進行電話回訪,投訴群眾對處理結果十分滿意。
為切實規范基層小微權力,將群眾身邊的問題矛盾及時化解在屬地最小網格內,如城街道紀工委積極運用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主管、省紀委監委主辦的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服務平臺,持續提升基層治理效能,讓小微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通過社區公示欄張貼、微信群轉發“監督一點通”鏈接和操作指南,引導群眾參與使用,持續擴大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在基層一線的知曉率、使用率。如今,微信“掃一掃”,就能“碼上”反映煩心事,真正讓群眾通過“指尖上的監督”享受到了“心尖上的服務”。
“這個平臺真好,只需要在家里動動手指頭就能反映問題,而且解決問題快、效率高,處理進展和結果也能即時查詢到,方便又快捷!”截至目前,如城街道“監督一點通”平臺接收群眾投訴83件,已全部辦結,滿意度92.05%。
牽“線”成“網”,打造幸福“滿格”
“我要反映門口車輛亂停亂放的問題?!薄白罱B寵物的人越來越多了,希望加強這方面的管理!”……在如皋市如城街道迎新社區,數名居民圍坐在一起,暢所欲言,針對近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發表意見與建議。網格長林海云詳細了解并記錄下群眾的反饋內容,隨后報送給社區進行協調解決。
迎新社區地處如皋東大街歷史文化街區,古巷繁多、道路交織,社區因地制宜,通過織密精網微格,內設3個綜合網格,劃分12個微網格,化“千條線”為“一張網”,推動形成“力量匯聚在小巷、工作落實到小巷”的嶄新局面,持續擦亮“小巷治理”特色品牌。
網格內的矛盾糾紛復雜多樣,為了更好地幫助居民找痛點、解難點、疏堵點,社區構建了“1中心+1驛站+N微陣地”的基層治理模式。老舊小區改造、飛線清理、充電樁集中安裝,社區通過實施重點項目,辦好民生實事;聚焦重點人群,助力鄰里工程,以“鄰里守望”為主題,推動形成“困有所助、孤有所扶、后有所幫”的良好風尚。
近年來,如城街道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優化陣地建設,延伸治理末梢,破除工作盲區、空白點,實現民情聯系無遺漏、服務無縫隙,基本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
如今,社情民意在“網格”中掌握、惠民服務在“網格”中開展、矛盾糾紛在“網格”中化解……一幅幅百姓安居樂業、社會安定祥和的畫卷正在如皋徐徐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