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原因不清、早期癥狀隱匿、自然病程發展快、易侵犯血管、轉移早、患者生存率低,如此種種,使得胰腺癌預后悲觀,被稱為“癌癥之王”。南京市第二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顧愛東介紹,胰腺橫臥于腹膜后位,周圍有很多豐富、重要的大血管,而且胰腺癌特別容易侵犯血管,導致早期轉移。特殊的解剖位置也決定了它的手術切除率低,手術風險大、難度高、創傷大。因此胰腺癌目前仍是普外科一個治療的難點。
容易讓你忽視的胰腺癌信號
“胰腺像牛舌頭一樣橫臥在胃后、脊柱前方,胰頭、胰頸,胰體、胰尾不同位置的病變,會引起不同的癥狀,讓人混淆。”顧愛東介紹,比如發生在胰尾的腫瘤表現為左上腹痛,容易與胃痛混淆。胰頭的病變以壓迫膽總管下管為主,會引起膽囊炎、黃疸,膽道結石等膽道相關疾病癥狀。
另外,胰腺癌還會出現胃腸道癥狀,這是因為胰腺病變后,外分泌功能下降,胰液分泌不足,導致消化不良、脂肪瀉,感覺排便不暢,排便總是黏糊糊的,但是胃腸鏡檢查又未發現異常,這時就要考慮是否是胰腺的問題。胰腺病變后還會引起內分泌功能受損,因此血糖也會出現無誘因的異常。
胰腺癌還會出現腰痛的癥狀。有些人突然出現莫名的疼痛,也沒扭傷、也沒骨折,這是因為胰腺附近、腰部有腹膜后神經叢,一旦病變侵犯神經叢,會出現頑固性疼痛。
沒有誘因的胰腺炎的反復發作也是典型癥狀之一,“沒有酗酒、沒有暴食、沒有肥胖、沒有膽囊疾病史,卻總是反復發作胰腺炎,這可能就是胰腺病變后的瘤體把胰管堵死了。”顧愛東介紹。
△專家在為患者做手術 通訊員供圖
精細化微創手術給予患者更好預后
揚州的錢先生半年前在當地確診胰腺癌晚期。顧愛東根據錢先生的檢查報告以及身體條件,很快確定手術方案——腹腔鏡下行胰體胰尾病損切除術。手術兩周后,錢先生開心地走出醫院大門,目前恢復良好。
“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微創手術具有很明顯的優勢。”顧愛東介紹,胰腺是腹膜后位器官,位置深,顯露困難,傳統胰腺開腹手術常需較大切口才能充分顯露術野,創傷大、出血多,術后易粘連、恢復慢、住院時間長。在腹腔鏡下,放大的術野直觀清晰,胰體尾切除具有顯露優勢,尤其胰腺背側大血管能良好暴露,且易于發現其他細小病灶,手術切口小,切口感染或者胰漏、脂肪液化遠比傳統開腹少,對腹腔內臟器擾亂小,術中以超聲刀操作為主,出血少,手術時間也更短。術后腸功能恢復快,大大減少術后腸粘連的發生。術后患者活動性更強,減輕家屬陪伴護理的強度,恢復快,縮短了住院時間,費用也更低。
腹腔鏡手術給患者帶來了福利,但給醫生帶來了更多的挑戰,這是因為腹腔鏡手術難度很高。顧愛東說,在二維鏡面下,在有限的空間里,通過操作器械來手術,難度堪比刺繡,“像在血管上跳舞,要求醫生術前在充分讀片的基礎上,精確判斷各血管的走行分支解剖,精準穩定耐心地操作,避免對血管神經的損傷,從而讓患者在術后能夠盡量保留各項功能,提高生活質量。”醫生不僅要有靈活的手指操作,更需要熟知精細的解剖結構,對主刀醫生的操作技術要求很高,也要整個團隊的默契配合才能完成。“在我們科,通過腹腔鏡手術,每年幫助幾百名膽石癥、肝癌、胰腺癌患者康復。”
綜合診療手段提升生存率
手術是治療胰腺癌的唯一方法嗎?答案是否定的,顧愛東介紹,根據胰腺癌發病位置、與大血管的關系,胰腺癌治療的情況可分為:
1.可以手術切除。病灶與血管解剖間隙清晰的患者,優先考慮手術切除,尤以腹腔鏡手術為佳。
2.可能可以手術切除的。病灶大于六厘米且跟鄰近器官血管解剖間隙不清但無明顯轉移,可以通過術前新輔助治療(化療),先縮小腫瘤,再以二次手術切除。
“這種病人的治療,得益于醫院成熟的MDT多學科專家會診機制”,顧愛東介紹,“二院的MDT團隊,涵蓋肝膽胰外科、消化內科、腫瘤內科、腫瘤和血管介入中心、醫學影像科、病理科及超聲醫學科等專科。多學科的專家們對患者情況進行綜合評估,確定治療方案。歷經一定周期的新輔助治療,腫瘤縮小后再進行手術。”從檢驗數據收集整理、術前評估、術前討論、術中影像視頻回顧,術后總結、術后討論、出院總結、出院后隨訪等,全流程、逐階段對患者進行精準分析及治療。
3.無法手術切除的。無法手術切除,也不等于判了死刑,化療、放療,介入治療(血管介入、非血管介入)靶向免疫治療等也有著不錯的治療效果。“像非血管介入治療,是在B超/CT引導下穿刺,通過射頻、微波消融、氬氦刀等多種方法清除病灶。”在盡可能控制腫瘤的基礎上,注重全身其他臟器的充分保護,即毀滅與塑造并舉,努力提高患者生命質量,優雅地延長患者的生存。
66歲的王先生,2018年被診斷為胰頭癌,經南京市第二醫院MDT會診后,因腫瘤巨大,決定先行兩個周期新輔助治療,三個月后腫瘤縮小一半,果斷行手術根治切除。術后連續六周期化療。直至2021年,王先生出現肝轉移,根據病情予以微波消融、TACE,配合免疫治療,至今沒有再發現病灶進展,預后良好。“目前醫院對于胰腺癌的診療手段是綜合和全面的,可以說是一站式的治療。”
防癌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專家提醒,胰腺癌好發于40+人群,多見于男性。吸煙、飲酒、肥胖、慢性胰腺炎等因素可能與其相關。生活中大家要規律飲食,避免暴飲暴食,多補充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新鮮食物。超重和肥胖者盡可能將體重控制在理想范圍內。胰腺癌高危人群建議行胰腺癌高危人群篩查評分,定期篩查,有助于胰腺癌的早期診斷及治療。
通訊員 朱諾 現代快報+記者 任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