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江蘇發展高層論壇第39次會議在南京大學舉行,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質生產力”重要論斷,圍繞“江蘇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主題探討交流。
這場論壇匯聚了來自經濟界、科技界的專家學者,他們暢所欲言,主題發言與現場點評相結合,氣氛十分熱烈。省委書記信長星在講話中強調,新質生產力既是理論問題、也是實踐問題。從實踐要求看,新質生產力是發展的命題,也是改革的命題。新質生產力是以新科技革命為先導、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新產業形態為支撐的生產力形態,江蘇有責任、有基礎、有動力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走在前列!
有責任,來自殷切期望和要求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科技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帶動生產力發展實現能級躍升,新質生產力正成為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信長星強調,江蘇有責任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走在前列,是因為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都蘊含著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寄以殷切期望,強調要創新驅動、結構調整、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等。特別是2023年兩次重要講話中,無論是“四個走在前”還是“四個新”,擺在第一位的都是科技創新。
總書記在江蘇考察的點,很多都與科技創新相關。
7月,總書記來到蘇州華興源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文源向總書記介紹了一款平板設備的檢測儀器:“一塊薄如蟬翼的液晶屏幕可以在毫秒之內完成多種性能檢測……”這是華興源創內部號稱“珠峰小隊”的科研成果,過去該領域檢測業務均被外國企業壟斷,歷經7年臥薪嘗膽,華興源創填補了該領域國產專業的空白,在攀登珠峰的道路上邁出一步步堅實的腳印。
在紫金山實驗室,總書記走進展廳、6G綜合實驗室,詳細了解推進重大科技任務攻關等情況。總書記強調,現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顛覆性技術隨時可能出現,要走求實扎實的創新路子,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立下功勛。
還有蘇州工業園區、南瑞集團,這些代表江蘇科技發展的產業園區、企業及實驗室,都在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不斷以新技術培育新產業、引領產業升級上,鏈接著江蘇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成果與未來。
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江蘇要在科技創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十四五期間,江蘇還將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這個“一中心一基地一樞紐”無不是新質生產力的載體體現。
有基礎,來自江蘇是發展條件最好的地區之一
新質生產力有別于傳統生產力,是創新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的生產力。誰抓住了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誰就抓住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信長星強調,江蘇有基礎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走在前列,是因為江蘇是全國發展新質生產力條件最好的地區之一,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創新基礎、市場和環境基礎。
從產業基礎看,江蘇制造業規模全國第一,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數量、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等均居全國首位;從創新基礎看,江蘇有4萬家高新技術企業、1504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近100萬科技人才,形成了高水平實驗室矩陣。從市場和環境基礎看,江蘇有便捷的外向通道和巨大的內需市場,在新產業上有豐富的應用場景……
堅實基礎之上,江蘇以新科技革命為先導、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新產業形態為支撐,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努力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走在前列。
今年10月,常州新能源汽車產量累計突破百萬輛大關。在常州,城北有比亞迪、城南有理想汽車,還有北汽新能源重卡等新秀蓄勢待發。有傳統車企轉戰“新”賽道的典范,也有國內新能源汽車領跑企業……這樣的配置,撐起了常州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四梁八柱”。
歷經13年的風雨積淀,常州不僅站上了產業風口,還迎來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全面興起。數據顯示,今年1-9月份,常州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集群實現產值超3300億元,同比增長32.1%,總量占全市規上工業的27.6%;動力電池連續三年實現產業倍增,出貨量全國第一,產銷量占全國的五分之一;前三季度新落戶新能源項目200個、總投資946.3億元,投資熱度全國第一。
以點觀面,在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進程中,江蘇正著力打造一批像常州新能源汽車這樣的產業集群,不斷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別為49.8%、41.3%,比上半年均提升0.2個百分點。全省規上工業中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光伏設備及元器件、鋰離子電池制造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92.1%、39.2%、15.5%。
有動力,來自發展的內在需求和創新動力
新質生產力的“新”源自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為引擎和內生動力,體現了數字經濟時代的新要求,代表著未來生產力的發展方向,是生產力要素全新質態的生產力。
信長星強調,江蘇有動力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走在前列,是因為江蘇對新質生產力既有發展的內在需求、更有創新的內在動力。
前段時間,省委研究室對江蘇逆勢增長的制造企業作了調研,這些企業無一例外都是把創新研發和技術突破擺在突出位置,很大程度上就是靠新質生產力打開了發展新天地,這也是內在動力的充分體現。
南京鋼鐵聯合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廠內,偌大的廠房軋鋼產線有序運轉,幾乎看不到鋼鐵工人們的身影。“這里已經實現了全線自動化、智能化生產。”南鋼智能工廠綜合主管李小亮向調研團介紹,通過5G+工業機器人協同作業,南鋼實現了上下料分揀、視覺物料識別等工序的智能協同,并對廢氣、廢液、固廢等進行有效管控,不僅安全、節能,生產效率大幅提升,生產成本也降低了20%。
從“火花四濺、污染嚴重”的煉鋼廠,到建成世界首座專業深加工高強耐磨鋼的智能工廠,南鋼以創新引擎推動高質量發展,2023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63.65億元,同比增長7.07%。
無獨有偶,今年以來,一個剎車壓力傳感器讓無錫華陽科技有限公司的產線分外忙碌。這款耗時多年自主研發的產品,一舉打破國外壟斷,為主機廠提供可靠替代,月出貨量迅速增加到70萬只。
不及小拇指大的傳感器撬動億元大市場,是江蘇新興產業發展的縮影。江蘇經濟發展的創新動能持續增強,也清晰地反映在產業投資增長線上:據統計,2023年前三季度江蘇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3.2%,以高技術產業為代表的創新投資持續增加,對投資增長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
創新是涌動在江蘇人血脈里的基因,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是要把這種創新沖動、創新潛能釋放出來。會上,信長星談到了與發展新質生產力相關、省里正在推進的幾件事:一是加快建設“數實融合強省”,二是科技和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三是新工科建設,四是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美好圖景并非一筆繪就,江蘇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努力工作、扎實奮斗去爭取,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道路上,著力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全國重要的產業科技創新高地。(部分圖片來源:蘇州工業園區發布、常州日報等)
新江蘇客戶端·中國江蘇網記者 李夢迪 孫秦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