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歷史街區不僅聚集了見證漫長時光的建筑,而且往往保留著最能承載鄉愁記憶的原住居民、生活場景,集中展示著城市最具特色的文化風貌。對歷史街區進行保護改造,讓城市在看見發展的同時留住鄉愁,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內容。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老城區改造提升同保護歷史遺跡、保存歷史文脈統一起來,既要改善人居環境,又要保護歷史文化底蘊,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薄?/p>
南京擁有2500年建城史和450年建都史,是國務院批準的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也是首批入選住建部城市更新試點的城市。小西湖街區地處有“南京的根”之稱的老城南,是南京28個歷史風貌區之一。該街區擯棄“大拆大建”,實施小尺度、漸進式、微更新改造,找到了一條歷史街區保護的新路徑,榮獲202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之創新設計項目大獎。獲獎評語里提到,小西湖項目在社會和技術創新方面,提供了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通過“整體及綜合的方式提升了歷史街區的宜居性”。
在歷史街區更新中兼顧歷史文化保護與宜居性并不容易,但實踐表明,堅持以人為本,共商共治共享,同時強化“保護”的理念,建立分類科學、保護有力、管理有效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留住老居民、保留老記憶,定能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在傳承創新中煥發城市魅力。(南京日報評論員 吳云青 視頻拍攝制作 祁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