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正在送餐。
揚州市廣陵區汶河街道地處老城區核心區域,常住人口2.2萬人,其中老年人口占比超45%。近年來,汶河街道在市、區組織部門指導下,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先后打造出以“政府補貼+專業運營”“慈善+公益”模式為主的4家社區食堂,持續解決轄區老年人、特殊群體的“吃飯難”問題,全面構建“古城15分鐘養老助餐圈”。
22日,記者走進汶河街道,深入探訪“小食堂”里的“大民生”。
志愿者正在打飯。
暖心助困
每天備餐200份特殊群體“進門就吃”
舊城堂子巷15號,是這條小巷的“心臟”,這里每天都涌動著關愛和感動。
上午9點30分,作為汶河街道的助餐點,互助餐廳門前早已坐滿了等候就餐的老人。大家談笑風生,紛紛訴說著餐廳的“好”。八旬老人孫風林是小巷原住民,在這家餐廳連續吃了8年“免費午餐”。老人樂呵呵地說:“腿一抬就有飯吃,都是我愛吃的素食,并且還分文不收?!?/p>
互助餐廳是一群愛心人士與龍頭關社區共建共治的公益項目,由社區提供場地和補貼,愛心人士提供服務。
“餐廳專門為孤寡老人、殘疾人、流浪人員等特殊群體服務,只做素食,免費就餐?!被ブ蛷d店長房素芳說,不問來歷、不問身份,只要有就餐需求,進門就可以吃上一頓熱飯。餐廳每天備餐200份,運營成本來自愛心人士的“我捐100元、你捐200元”,每天為特殊群體服務的都是社區黨員志愿者、居民志愿者。
老人們正在用餐。 陳晨 攝
用心助老
獨居老人家門口 吃上“免費午餐”
中午11點,家住旌忠寺社區的獨居老人楊國祥來到家門口的“爸媽食堂”,剛出鍋的青菜燒肉圓、絲瓜炒雞蛋熱氣騰騰,簽字登記后,一份免費的飯菜就讓他的午餐有了著落。
天下還真有“免費午餐”?這還得從兩年前一項入駐仁豐里歷史文化街區的公益項目說起。
為了解決高齡、獨居、失能、殘疾及家庭困難老人的吃飯難題,愛德基金會和阿里巴巴公益共同打造了“爸媽食堂·困境老人社區關懷計劃”,由揚州文峰慈善基金會引入并落地旌忠寺社區運作。
這家公益食堂占地150平方米,有餐廳、廚房,老年居民可取餐堂食,也可送餐上門?!耙郧耙蝗杖筒恢v究,不是下面條,就是煮一鍋粥吃三頓?,F在好了,想吃啥都有,并且餐品分量很足?!豹毦永先吮逍惴夹χf。
“引進這一公益項目,是考慮到轄區老年人口比重大。”旌忠寺社區黨組織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老人們的飲食需求,食堂還配備了專業營養師,對于行動不便的老人,志愿者會上門送餐。
盡心助餐
也對轄區企業工作人員開放年輕人和老年人成“飯搭子”
每天中午11點,石塔社區大院里的社區食堂開始熱鬧起來,兩層就餐區內飯菜飄香,座無虛席。“大葷:酸菜魚、紅燒雞翅……小葷:菠蘿咕咾肉、水煮肉片……素菜:白菜燒百葉、韭菜炒豆芽……”電子屏上滾動播放當日菜譜,讓大家一目了然。
今年76歲的方世岳老人是社區食堂的常客,一到飯點,他就會領著老伴前來就餐。“自從家門口建起食堂,我家再也不用‘開伙’了,徹底解決了買菜燒飯的大難題?!崩先苏f,“這里菜品多、口味好、價格低,吃完還不用洗碗,咱們晚年生活享福了?!?/p>
石塔社區老年人口占比近三成,為了解決老人“吃飯”問題,籌建一年之久的社區食堂上月正式開門迎客。食堂委托第三方企業運營,老年居民僅需充值辦卡,就能每天享受到美味可口的飯菜。
“70周歲以上的居民,每份套餐還可享受1元優惠?!笔鐓^相關負責人說,為了讓社區食堂既辦得好也辦得久,他們采用“政府補貼+專業運營”模式,不僅服務轄區老年居民,也對轄區企業單位的工作人員開放,讓年輕人與老年人成為“飯搭子”。每天中午就餐人數150人左右,老人、年輕人各占一半。
皇宮社區社區食堂名為“幸福餐廳”,也于22日正式開門迎客。
汶河街道打造的4家社區食堂,既實現了養老助餐服務全覆蓋,把“食”事真正辦成了實事,又滿足了老年群體的不同“口味”,做到了就餐模式按需選擇,為大家送去了家門口的美好“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