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15分鐘City Walk體驗便民生活圈③|走訪南通:一刻鐘“通”享美好生活


今年7月,商務部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提出發展“一店一早”,補齊“一菜一修”,服務“一老一小”。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走進南通,分別來到崇川區有著“四十年高齡”的虹西社區和“正青春”的中南世紀城社區進行City Walk,這里的“生活圈”建設得如何?跟隨記者的腳步一起感受一下吧。

“高齡小區”升騰人間煙火 

“來來來,老崔來唱一首!”11月24日上午8點,記者來到南通市崇川區虹西社區,毗鄰社區的主干道青年路是早高峰的車水馬龍,主干道旁邊的虹橋公園里卻是一幅吹拉彈唱、跑步健身的熱鬧場景。

今年70歲的崔陳凱是虹西社區第一批居民,與街坊鄰居很熟悉,退休后,在他的張羅下,與幾個音樂愛好者組了個小樂隊,一年四季,只要天氣好,就到家門口的虹橋公園來練習。薩克斯、手風琴、二胡、大提琴……這支平均年齡75歲的樂隊中西合璧,自得其樂。一曲悠揚的《我愛這藍色的海洋》在公園上空回響。

虹橋公園一角,大爺們正在忘情演奏。

這邊絲竹之聲不絕于耳,那邊羽毛球、乒乓球也打得火熱。經過一大早的激烈“拼殺”,71歲的社區居民李道琴退下場來,稍作歇息就前往當天生活的下一站。

從虹橋公園出門,步行約百米就來到社區中心位置。沿街幾個五金維修店鋪,器材設備擺放得整整齊齊、滿滿當當,對面一座兩層高的菜市場,人聲鼎沸。記者在現場看到一樓的沿街店面經營著各類煎炸燒烤的熟食、蛋糕點心鋪子,油條、卷餅、包子、面條……一應俱全,不少上班族上班途中,停下車帶份早餐。

“我們平時都在這里買菜,一樓水產,水果、副食,二樓蔬菜、肉類,價格實惠也新鮮。”李道琴帶著記者參觀了一圈,買到當天的食材后,來到一樓一家湯包店,5元一份鴨血粉絲、12元一籠湯包,打包帶了回家。

虹橋灌湯包、老房子牛蛙、電器維修配鑰匙亭……打開大眾點評,這些開了幾十年的小店均居各大榜單前幾名,時間大浪淘沙,把居民最需要的留下來。

“為什么有這么多老年人愿意住在這里?因為方便!”崔陳凱告訴記者,40年來,“原住民”已經老去,社區房子雖舊,設施卻不陳舊。在虹橋公園大門口,一座小樓煥然一新。這間日間照料中心為小區老年人提供了新選擇。“老伴兒走了,一個人難免孤單,白天在這里消磨時間,日子過得快樂一些。”社區居民陸三清告訴記者,只等中心開門營業,自己就要來報名。

小區老,房價相對不高,成了不少人前來南通安家置業的第一站。為了方便這部分居民,社區借著城市更新的腳步,推進“智慧社區”項目,智能車庫、便民充電點、潮汐車位……點綴在社區樓宇之間。住在社區,又在社區經營一家水果店的山東小伙莊小建展望,自己的幸福生活將在這里起步。

“鋼鐵森林”涌動時尚新潮 

如果說,虹西社區的人間煙火讓人流連忘返,那么中央商務區社區的新潮時尚讓人感受到年輕的脈搏。記者來到這座剛滿“10歲”的新社區,高樓林立,車流如織,都市快節奏拂面。

午后的中央公園,鬧中取靜,不少人前來散步、休息。

中央商務區社區各類咖啡店很多,除了知名的星巴克、M Stand、瑞幸以外,小區門口,沿街店鋪還有許多頗具格調的私房咖啡館。

“一杯美式,帶走。”當日,記者來到中央商務區社區,感覺這里的節奏快了許多。市民吳柳將孩子送到隔壁小區的幼兒園后,來到沿街一家私房咖啡館。“送完孩子、買咖啡、去上班,早上時間緊,好在距離近,一切還是能井然有序。”

以中央公園為中軸線,中央商務區社區一邊是商業區,一邊是住宅區。中央商務區社區副書記戴祥介紹,社區大商場、大超市一應俱全,以年輕人居多,前來工作、購物的流動人員也多,生活節奏快,在打造便民生活圈時,社區考慮既要有“六個一”,又要營造歸屬感。

在恭德鄰里服務中心,董強余正在打球。

在中央公園前面,一個掛著“江海志愿服務驛站”的二層小樓人來人往,“失物招領,招工就業、意見建議,在志愿服務站可以一站式解決。”戴祥舉例,借助志愿服務,更多來工作和游玩的年輕人感受到社區的溫度。“外地大學生來找工作,可以來此找志愿者,幫忙接洽青年驛站免費住,這樣的體驗難道不讓人感到溫暖嘛?”

鋼鐵森林里的人情味,讓居民更愿意入圈。

“再來一局!”下午,家住中南世紀城(小區)4號樓的董強余在恭德鄰里網格服務驛站乒乓球臺前揮汗如雨,鄰里網格服務驛站就在小區內部,步行五分鐘即可到達,乒乓球室隔壁的隔代親小屋,他的老伴陪著孫女玩積木。整個服務驛站不大,但是棋牌室、健康衛生室、公益理發室等一應俱全,驛站墻上還留有便民服務電話,小修小補一個電話就能到家。

“年輕人生活節奏快,我們做得更多、服務更多才會讓年輕人更有歸屬感。”恭德鄰里網格支部副書記陶云益是名退休黨員,他告訴記者,轄區內兩個居民小區,共設置有“溫、良、恭、儉、讓”五個這樣的驛站,“想要辦個事兒,幾乎是下個樓就能找到組織”。

“便民生活圈”同名不同樣 

記者在走訪中看到,虹西社區與中央商務區社區面積都不大,日常活躍著近萬名市民,盡管兩個小區年代差距很大,但卻也有很多相似之處。兩個社區均有公園,沿街各類店鋪齊全,既有休閑娛樂空間,又有商業空間,其中,“六個一”就落實在沿街店鋪,路邊崗亭,社區公共用房之中,不是在居民家樓下,就是在社區主干道上。

虹西社區的便民圈,圈出老年人的多彩晚年和新市民新生活;中央商務區社區的便民圈,用溫暖志愿服務圈住轄區內居民的心。不同兩個社區殊途同歸,打造出令大部分居民獲得感、幸福感滿滿的“便民生活圈”,說到底還是,抓住了“民心”這一重點,既要為居民提供豐富可選的物質基礎,也要順應民心,根據居民群體需求的不同,合理布局規劃。

在虹西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門口,一位阿姨剛剛領取了免費發放的包子。

去年,南通印發《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實現“通”享美好生活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給南通的“便民生活圈”建設提供指導。《方案》規定,社區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面積占社區總面積的比例不低于10%,這點虹西社區和中央商務區社區均能實現。《方案》提到,“便民生活圈”的打造,應統籌舊城改造和城市更新,順應消費升級趨勢,圍繞便民服務,考慮老舊社區、新建居住區、新城鎮等實際需求,對社區商業進行科學規劃。針對老舊小區、新建居住區、城鄉接合部小區加強商業網點布局,優先配齊基本保障類業態,將品質提升類業態納入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目錄或老舊小區改造清單,滿足居民便利生活和日常消費需求。

寫字樓內,一家咖啡店及時為年輕人補足能量。

灌湯包vs冰美式,大菜場vs大商場,老年樂隊vs桌游、電競……“便民生活圈”的建設,從來沒有標準答案,無論虹西還是中央商務區迎合了自己的居民,找準了自己的定位,就能收獲好評。

然而服務百姓,這遠不是終點。記者采訪當天,虹西社區黨委書記張莉正在忙于社區“最美回家路”的建設協調,在虹橋公園到菜市場中間這百余米的道路兩旁,計劃將老舊開裂的水泥路換成鮮花與綠地,在便利的基礎上,讓居民更賞心悅目。

據悉,到2025年,南通預計建成100個便民生活圈,做到布局合理、業態齊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規范有序、服務優質、商居和諧,社區商業便利化、標準化、數字化、品質化水平全面提升,實現一刻鐘便民生活圈高水平、高質量發展,社區居民滿意度達90%以上,讓通城百姓“通”享美好生活。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嚴磊/文 張周楠 嚴磊/圖、視頻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